网络大咖面对面丨龚良:观众的“九宫格”照片是博物馆的最强广告 天天观热点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3-04-21 18:45:46

4月21日,2023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峰会暨大运河文化传播论坛在南京举行。在“以河为媒 以网为介”大运河主题圆桌论坛环节,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以《数字技术应用与大运河博物馆展览展示》为题,介绍了最新的博物馆数字文化产品。他认为,在当代,数字化赋能博物馆,需要技术更新,更需要思路理念创新。

△龚良

“我们遇上了一个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资料图】

触摸屏、三维数字文物、3D打印……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博物馆与文物的展示传播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也迎来了新的时代。龚良介绍,数字技术的应用,这几年在博物馆里面有了飞速的发展。“最早是在上海世博会,当时《清明上河图》在中国馆里展出的时候,人头攒动,大家对这种技术感到非常新鲜。”

如何扩大一座博物馆的传播能量?龚良认为:“过去,博物馆的传播是一对一,观众走进博物馆看到展品。今天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可以实现一到趋向于无穷大的几何式的传播。”

龚良认为,对于一座博物馆来说,最好的传播就是观众拍下的照片。“能不能让观众拍到18张以上的照片?观众在离开博物馆后发出去的‘九宫格’照片,传播效果比任何的博物馆广告都要强。”

龚良表示,我们遇上了一个快速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一个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一个4G-5G的时代。“我们要加速适应时代要求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必须更好地应用数字技术来加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播。”

同时,龚良也强调,“互联网+”要警惕快餐化和碎片化,数字化不能代替藏品。

打造特色定位,不遗余力地去传播

博物馆的定位应该是什么?龚良提出,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一个观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博物馆也应该是一座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一座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博物馆。

△龚良

“今天的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旅游的目的地。它不仅有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也有非常良好的旅游的贡献度。”龚良介绍,南京博物院对南京城市的旅游贡献度一年在16个亿左右,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其实都是博物馆服务公共的方式。

故宫清明上河图3.0、南京德基广场的沉浸式展览……很多博物馆、展览都运用了数字技术,龚良表示,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助力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这有利于文化环境的提升,也有利于文化服务更贴近群众。”南京博物院的数字馆是10年之前就做的全国最早的一个数字展馆。“数字馆用了28个片段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那里,大家可以看到过去我们向往的自然,看到文字的起源,看到动态的《南都繁会图》。”

当下,很多博物馆都在打造元宇宙项目,究竟什么是元宇宙?龚良给出了两点解读:首先,观众在博物馆的特定区域,可以通过个人穿戴设备,在虚拟空间内的全时段落真实互动体验。“例如,我们讲到了三国时期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观众可以作为一个小人物参与他们的活动,比如说帮帮他们倒一倒酒。”其二,有穿戴设备的观众,在任何空间内都可以进入博物馆参观游览。

文物+数字,网红博物馆的实践和创新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自开馆后,游客络绎不绝,成了一座网红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负责其中的展览展示展演。网红博物馆背后究竟有哪些流量密码?龚良也在现场做了解密。

龚良说:“它是一个零展品起步的博物馆。在做的过程当中,因为文物展品相对少,所以我们一方面加大力度征集文物展品;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成为了公众非常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龚良介绍,在展厅里,有一个永远需要排队打卡的地方——“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在那里可以实时观看今天的大运河边,人们的美好生活。在“运河上的舟楫”展中,通过环幕上的数字动态影像,让观众在船上感受沿运河从杭州出发,经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一直驶向北京的景象。在“运河街肆印象”展中,通过浓缩的运河两岸街道和商店,分别体现大运河沿线西部、北方、江淮和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人情风物。

现代快报+记者 裴诗语/文 顾炜 施向辉 刘畅 顾闻/摄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