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要闻:市体育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3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围绕着力实施“文化+”工程,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于秀表示,今年,市体育局将紧紧围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目标要求,科学谋划重点工作任务,唱响“天天运动、人人健康”主题,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将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新赛道上全力奔跑、冲刺跨越,在实施“文化+”工程,建设文化强市的新征程上创新突破、勇毅前行,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做大群众体育,促进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市体育局深入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工程,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相关资料图)
持续丰富场地设施供给。今年,市体育局将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使用;优化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村屯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沈阳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4平方米将增加到2.7平方米。
精心培育赛事活动品牌。市体育局将进一步推动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和沈阳马拉松的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品牌赛事“双名片”;举办沈阳国际时尚体育节、全民健身国际徒步节等大型赛事活动。到2025年,沈阳市每年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1100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到55.8%。
做强竞技体育,提升综合实力
深入实施竞技体育城市争光行动。今年,市体育局全项目组队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确保沈阳市代表团蝉联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截至目前,在已完成的省运会冬季项目、激光枪、跆拳道、国际式摔跤、蹦床、举重6项比赛中,沈阳市代表团已获得215枚金牌。由沈阳市承办的省十四运跆拳道等三项赛事,零投诉、零事故。
以赛“名”城,打造品牌体育赛事。继续办好“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全国田径冠军赛等高水平赛事活动,深化与辽宁男篮新周期项目合作,持续提高沈阳品牌赛事影响力。
培育优秀体育后备人才。3月9日,“合作共建国家少年女子曲棍球队”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这是近年来国字号队伍首次在沈阳“安家”,对促进沈阳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到2025年,将打造国家级综合后备人才基地两个,市级以上后备人才基地30个。
做优体育产业,推动消费升级
深入激发体育消费活力。时隔3年,辽宁男篮重回主场,场场座无虚席,拉动消费近3500万元。市体育局将持续探索赛场与商场、赛事与集市相结合新路径,组织开展体育消费嘉年华、体育产业博览会。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引领区域体育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创新发展联盟和沈阳市体育产业发展联盟作用,促进项目共推、赛事联办、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联合举办都市圈徒步大会、龙舟邀请赛等区域性赛事活动。
做精体育文化,涵养城市品质
深入实施体育文化魅力彰显行动,打造体育文化传播载体。拟选址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规划建设沈阳体育文化展示馆,深入挖掘辽沈体育历史文化资源和体育文化内涵,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等体育文化根基,为传承、弘扬、展示沈阳体育的独特魅力、绚丽光彩和深厚底蕴提供有效平台。
发挥体育文化社会价值。广泛开展体育文化宣传,讲好沈阳体育故事,引导人们树立积极乐观、自立自强、阳光自信的生活态度。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以及众多体育名将深入基层、走近百姓,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向全社会传递体育正能量,增强城市凝聚力。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庆实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