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智慧、民生……从建设到运营沪宁沿江高铁亮点多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3-09-27 17:04:15

9月27日,沪宁沿江高铁新闻发布会在常州召开。江苏省铁路办公室、江苏省铁路集团、国铁上海局集团有关负责人出席并介绍情况。现代快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沪宁沿江高铁目前已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从建设到运营,该项目拥有绿色、人文、智慧、民生等多个亮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沪宁沿江高铁起自南京南站,途经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至太仓站,接入沪通铁路(一期),利用沪宁城际进入上海,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278.53公里,全线共设南京南、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8座车站,其中新建站房4座(句容、金坛、武进、江阴),改建站房1座(常熟)。其先导段于2018年10月8日开工建设,2019年4月10日全线站前工程进场施工,2022年9月开始全线铺轨,2023年5月开始静态验收,6月15日开始联调联试,8月16日启动试运行。

作为以省为主投资铁路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沿线综合开发主体,省铁路集团副总经理卢余权表示,该项目主要有四大亮点。

突出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高铁”

“我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守护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卢余权说。

应用新技术降低生态影响。将原设计32米标准梁优化为40米简支箱梁,并在沪宁沿江高铁首次大规模应用,滆湖大桥桥墩数量由240个减少至198个,占用水面面积有效降低17.5%。

涵养滆湖渔业生态。组织开展“以湖养鱼、以鱼净湖”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滆湖国家级鲌类种质资源保护区投放鲢、鳙、翘嘴鲌、黄颡鱼等土著品种和净水控藻型鱼类约1600万尾,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铺就生态绿色长廊。通过多物种植被的合理规划,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项绿化方案,打造铁路沿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美丽景观,为生态环境注入了持久的绿色生机。

突出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人文高铁”

“我们凝练形成‘驰骋江南,品味水韵’的文化主旨,设计建成了一系列别具风采的特色站房,展现了各地山水人文的独特魅力。”卢余权表示。

句容站以“道法自然、生态句容”为理念,将传统建筑与山水轮廓相结合,展现句容的灵动与柔美;武进站以“山水连绵、园意新城”为理念,提取江南意象,营造“屋下有园,园外有廊”的美妙意境。

江阴站以“江尾海头、巨轮启航”为理念,巧妙融入江阴“河网纵横、江河交汇”的地域元素;金坛站以“碧湖映月、山影游镜”为理念,勾勒出“凉月如钩挂水湾,江南风物镜中看”的金坛地标。

突出为民造福,着力打造“民生高铁”

卢余权表示,在建设中,沪宁沿江高铁还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书写了铁路运营安全、沿线群众满意的“双赢”答卷。

保护地方特色农业。沪宁沿江高铁穿越句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丁庄核心区,铁路两侧共有57万平米葡萄农业合作社塑料大棚,易产生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飘浮物,建设中采取大棚地锚加固、增加防风网、压膜带等有效措施,兼顾满足了铁路安全运营需求和地方特色农业发展需要。

最大限度降低对地方企业的影响。沪宁沿江高铁穿越江阴工业建成区,须对铁路两侧安保区内企业进行局部拆除或整体拆迁。建设中积极组织各方深入调研、充分论证、靶向发力,采取调整企业内部布局、功能置换、增设消防设施等有效措施,涉及的10家地方企业均排除了安全隐患、得以保留。

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在沪宁沿江高铁张家港段,结合区域特点和城乡需求,实施景观提升,将铁路桥下原有空间改造成活力十足的运动公园和时尚新潮打卡点,实现了高铁与人居两相宜的协同发展。

突出科技赋能,着力打造“智慧高铁”

沪宁沿江高铁在建设中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以科技创新赋能高品质建设。

5G公网同步覆盖。高铁跨越长大水面通信覆盖难题一直困扰公共移动通信网络。在设计建设中,项目创新使用高铁简支梁桥跨越长大水面通信覆盖建设技术,实现5G公网和铁路专网同步建成,保障沪宁沿江高铁乘客享受到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

推进智能建造装备应用。建设“四电”设备构件智能化建造工厂,采用接触网支柱组立智能机械装备、智能放线车等一系列智能化装备,提高现场安装精度、可靠性和作业效率,建造品质显著提升。

建设智慧高铁站房。江阴站应用物联综控技术,对供水、照明、空调、通风、排污等进行智能综合管控,实现节能降耗、智慧运维;应用全景视频拼接技术和AI摄像头智能分析,实现全方位监控,对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警、快速处置,提升旅客服务智能化水平,保障旅客温馨出行。现代快报+记者刘伟娟李娜刘晓琪/文刘畅赵杰/摄

(校对 李凯波)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