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觅渡》的古典趣味:于无声处听惊雷

来源:光影江苏 2023-08-30 21:05:09

8月28日,由江苏省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广播电视台、江苏恐龙园赞奇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觅渡》全国公映。

片子有很多创举。比如一片写“三杰”,信息量丰富;比如情节设置合理,突破了英雄脸谱化的窠臼;比如选角有突破,文艺片演员、影视剧台柱、男团偶像的组合令人耳目一新……


(资料图)

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地方。而一部优秀的电影更应在看不见的,或没那么显眼的地方下足功夫,于无声处听惊雷。

《觅渡》的“惊雷”,是它的“古典趣味”。

复古的绅装,拉近了那个时代的距离,与角色性格相得益彰。古典的文学,像是故事的润滑剂,使得电影本身有一层高级感。咏叹调式音乐,应该是点睛之笔,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我们逐个聊。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约一个世纪前,当时人物的穿着是非常有特点的。主创很好地考虑到了这点。

举个例子,张太雷一角的造型很多,针对不同的场合,真正做到了文武兼具。

以文为例,出席正式会议,他多以戗驳领人字纹的西装示人,伏案写作时,又是竖条纹的马甲,主打的就是气场,这与他醒世惊雷的气魄非常相称。课堂上,他换上传统的长衫,气度儒雅。

谈到武,片中张太雷日常活动的外套是猎装版型,一方面是方便活动,另一方面也相当于交代了人物的背景。另外,在广州起义的章节,他又换上了一身军服,系上红布带,八面威风。

瞿秋白是革命的英雄,同时他也是了不起的文学家。所以,电影主创的文学素养,直接决定了这部电影质感是否真实。

从《圆觉经》到鲁迅,再到《多余的话》,电影多处出现了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引用。

在描摹革命者笃行之姿时,化用的是《诗经》里的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讲述挚友间的情谊时,化用的是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在聊人生际遇时,此处又出现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全片结束,影片的主题曲非常抓耳朵,同时也流露出古典的趣味。

音乐在轻柔的前奏中展开,钢琴的黑白键与弦乐交织,循序渐进,传递出唯美大气的风格。极具识别度的人声,穿行于天马行空的和弦中,空灵而不游离,动情而有节制,感人肺腑。

这是一种类似于咏叹调的写法,给予了三位主角三种情绪:忧郁、热烈和理性。三种情绪交织向前,仿佛是过去与现在的时空对话。

当然,影片的古典趣味还不止如此,再说一个小细节。

片中一闪而过的教室场景,书架上的书籍错落有致,墙上用非常精细的素描勾勒了四位文豪的面貌。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普希金,细节拉满。

无声处就真的听见了惊雷。

光影江苏评论员 王子扬

图片:片方提供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