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丨4年记录约50T资料,扬州高校团队打造非遗数字资料库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3-07-05 20:55:52


(资料图片)

视频素材万余分钟,文字稿20余万字……自2019年以来,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参与到扬州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截至目前,已经记录了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的相关资料。其中,两项已被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收藏。7月5日,记录团队来到扬州古籍刻印社,拍摄雕版印刷相关视频资料,预计9月该非遗项目相关工作全部结束。

△团队在拍摄中

“2019年,项目正式启动,到我们手上的时候已经是‘第五代’了。”团队成员张培洋介绍,4年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张成军、张源两位老师牵头负责组织的师生团队,参与扬州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由此持续展开非遗的数字化影像保护、传播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2022年,学院和扬州市文化馆共建扬州非遗数字化传播研究中心,构建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单位和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长效合作机制。从工艺到个人,从工作室到工厂,至今,五代团队共百余人已经拍摄口述史素材时长4365分钟、项目实践素材时长2859分钟、传承教学素材时长2982分钟,收集口述文字稿20余万字、文献2000余件,形成约50T的存档。

△团队拍摄的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

只是记录还不够,在采访过程中,团队还注重挖掘传承人、从业者们的故事。“像陈义时大师,他就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团队的目光不仅仅聚焦在一个人身上,还挖掘了陈义时五代浸淫雕版印刷的传承,从他的祖父、父亲,到他的女儿、外孙,都与雕版印刷有着极深的渊源。目前,陈义时的外孙也正在学习雕版的基础。这一切,都被团队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团队拍摄的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

7月5日,团队来到广陵古籍刻印社,拍摄了陈兴宝老先生的口述史访谈。陈兴宝的祖父陈恒和、父亲陈履恒是扬州近代雕版印刷的杰出代表,由陈氏家族组织刻印的《扬州丛刻》是扬州地方文献的第一次大规模辑刻,是扬州雕版印刷的代表性著作。在接受记录团队采访中,陈兴宝详细介绍了家族从事雕版印刷的缘起与发展过程,尤其介绍了和国家级非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时家族三代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拍摄的时候我们很感慨,许多大师、专家年事已高,一定要抓紧进行抢救性挖掘,让他们的精神和技艺通过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张培洋介绍,经过6年的奔波,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相关拍摄工作,其中,很多视频和文字相当珍贵,由于部分传承人已经离世,不少相关资料已经绝版。这两项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被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收藏。

目前,团队正在拍摄雕版印刷及扬州弹词内容,后续还将增加其他非遗项目的拍摄。“系统性的记录,形成数字库后,我们打算将在手的资料做成虚拟博物馆,通过线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新闻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长平介绍,团队也将不断丰富内容,让更多即将流失的故事和技艺通过数字的形式留存下来,传承出去。(受访人供图)

(校对 李凯波)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