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邋遢”、煨母鸡、忙年蒸……春节将至,扬州人的生活充满仪式感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3-01-10 17:42:02

临近春节,扬州人都会做哪些有仪式感的事情?近日,扬州民俗专家朱韫慧盘点了春节前扬州人生活、饮食习俗,挖掘了背后的故事。


【资料图】

洗邋遢、听说书,扬州人自古爱生活

沐浴文化,古已有之。尤其是春节前,不少扬州人更是有年前“洗邋遢”的传统。扬州人在汉代就喜欢沐浴,如汉广陵王墓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沐浴用具,包括铜盆、漆勺、浮石、浴凳等。寒气愈浓,扬州人愈对浴室钟情,不仅体现在“午后水包皮”的民谚里,文献也多有记载。

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浴池之风,开于邵伯镇之郭堂,后徐宁门外之张堂效之,城内张氏复于兴教寺效其制以相竞尚,由是四城内外皆然。如开明桥之小蓬莱,太平桥之白玉池,缺口门之螺丝结顶,徐宁门之陶堂,广储门之白沙泉,埂子上之小山园,北河下之清缨泉,东关之广陵涛,各极其盛。而城外则坛巷之顾堂,北门街之新丰泉最著。并以白石为池,方丈余,间为大小数格,其大者近镬水热,为大池,次者为中池,小而水不甚热者为娃娃池。贮衣之匮,环而立于厅事者为座箱,在两旁者为站箱。内通小室,谓之暖房。茶香酒碧之余,侍者折枝按摩,备极豪侈。男子亲迎前一夕入浴,动费数十金。除夕浴谓之洗邋遢,端午谓之百草水。”

三四十年前的扬州老城,像扬州浴室、永宁泉、双桂泉、淮海、教场等老浴室,俨然是可以媲美成都茶馆的公共社交场所。上至天下要闻,下至家长里短,民间新闻发布会的热烈与室外凛冽的寒冷如同冰火两重天。对习惯泡澡且好热闹的扬州人而言,浴室是冬季生活的主旋律,间或悠扬的扬州小唱和西皮二簧,更是增添泡浴室的乐趣。时至今日,扬州的老澡堂子依旧火爆。

在老扬州人的回忆中,浴室之外,便是书场。会听书场的扬州人,掀开氤氲热气的浴室门帘,转身就进了座无虚席的书场。老扬州人通俗地称扬州评话为说书。民国时期的扬州,有康(国华)、王(少堂)、吴(国良)、戴(善章)四大说书门派。康派的《三国》和王派的《水浒》双峰并峙,并在教场的书场同时演出,让扬州的老百姓着实过足了瘾,如今,书场也渐渐“回春”,传统曲艺逐渐又回到了老中青三代扬州人的视野之中。

△煨母鸡

煨母鸡、忙年蒸……舌尖上的新年热火朝天

有了“精神娱乐”,扬州人也从不会忘记满足自己舌尖上的“物质娱乐”。

冬至之后,开始数九,民间有“一个九吃一只鸡,来年就有好身体”的养生口诀。据说用于煨汤的鸡,选用的以肚里有黄油和蛋籽的散养老母鸡为佳,俗称土鸡。煨汤的灶具不是煤气灶和电磁炉,而是传统的煤球炉或柴火灶。

母鸡肉“温中补虚”,适合大部分气虚人群。煨汤时,把洗净的整鸡剁成块,漂去血沫,同姜片、葱白、料酒一起放入装满水的大铁锅里。汤汁烧开沸腾后,把炉门留一小缝,炖上个两至三小时,中途洒些当归、黄芪、党参、红花等温补气血的中药。待香味弥漫屋宇时,揭开锅盖,用筷子戳鸡肉的软硬。端上桌再配点红红的枸杞,秀色很是可餐。

“进了腊月门,忙的就是年。”十香菜,历来是淡化过年的油腻和搭粥的最爱。明清小说《清风闸》里,准备过年的皮五,是“遇货就打货”。为炒制十香菜,他跑到酱坊门口,“你家酱瓜、生姜,送我些家去炒十香菜”,“切面筋丝子,胡萝卜丝子,又切肉、弄鱼、炒面筋丝,十香菜忙个不了”。

年前磨豆腐,又是备年的一件大事。忙得热火朝天的乡邻,早早地商量好磨豆腐的好日子,在刚泛鱼肚白的清晨,挑着精选出来、粒粒饱满的黄豆,约定好来豆腐坊排队。手工操作的磨豆腐工序复杂,榨汁、吊渣、烧浆锅,每一道都是体力与技术的较量。磨豆腐的副产品豆腐皮,一张张薄如蝉翼,鹅黄透明,与新割的茼蒿、新买的猪肝汆汤,素有素的可口,荤有荤的鲜香。豆腐渣也是副产品,是最绿色的猪饲料。如今吃腻精细食物的人们,趁磨豆腐的当儿,来个豆腐渣丸子、豆腐渣蛋汤换口味,成了调适肠胃的极佳方案。

年蒸是忙年的重头戏。刨萝卜丝、斩肉丁、挤豆沙、洗青菜,就连上幼儿园的孙男孙女,也被差遣着递送物品。炒熟好的馅心,分门别类地盛进一个个有盖的搪瓷盆。老城区的居民,与共和春、菜根香、九如分座这些老字号排定年蒸的时间,拖儿挈女地捧上盆盆罐罐。看着那一笼笼冒着热气的包子抬到案板上,孩子们忙不迭地点上红绿点作记号。等到包子冷却后,一个个地拣进大竹篮,喜滋滋地朝家跑。

兔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扬州人为新年快乐地忙碌,是他们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

关键词: 热火朝天 座无虚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