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滚动:指尖上的陶艺!迷你版陶器你爱了吗?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2-12-09 15:45:02

捏一小撮泥土,放在微型拉坯机上,随着机器匀速转动,以指尖缓缓拉坯,再用专业工具细细雕琢,最后经过火烧和点彩,一个微陶器就做好了。最近,“景漂”微陶艺人王文化走红,他凭借着高超的微陶技艺,点燃了众多网友心中的一团“窑火梦”。

剑走偏锋,十多年坚守微陶艺

作为“国际瓷都”,江西景德镇可谓是群英荟萃、高手云集。除了本地的陶艺从业者之外,这里还有不少“外来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景漂”一族。今年39岁的王文化,景漂十多年,凭借精湛的“微陶”技艺,不仅在当地颇负盛名,而且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资料图)

王文化出生在安徽阜阳,童年的农村生活,让他对泥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记得那时候老家还有砖窑厂,村上最富余的便是成堆的泥,而我自己也喜欢玩泥巴,所以常常会捏一些小动物、小城堡。”2008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王文化也曾去过其他城市打拼,但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景德镇。

“我当时就在想,景德镇有世界上最大的陶器,但世界最小的陶器在哪?为什么不尝试做小型的陶瓷呢?”王文化回忆说,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微型陶艺,于是他剑走偏锋。“传统拉坯机制成的陶器,如果能达到5厘米,就已经算是很小的了。”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想要做出更小的陶瓷,首先就得在拉坯机上花心思。

陶器虽小,步骤却一个都不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文化花了大半年时间摸索,最后成功设计出了一台迷你拉坯机,并改造出了一套专用拉坯工具。茶碗、碟子、酒杯、花瓶……经过无数次尝试之后,一件件小作品就这样诞生了。随着微陶技术的日渐成熟,他的作品规格也从最初的直径5厘米,缩小至3厘米、1厘米。时至今日,王文化制作出的最小微陶作品,直径仅有2毫米。

从取泥到找中心,从开孔到做圆筒,从塑形到湿修坯,微陶在尺寸上虽然只有普通陶器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但是制陶的步骤却是一步都不能少的。湿坯晾干后还要经过补水、绘画、上釉等步骤,特别是最后烧制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些微陶小而灵巧,所以每完成一步,看起来都会更添一分玲珑精致。

“刚开始,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还会有人认为这些小陶器压根没有什么用,纯粹是在浪费时间。”面对各种质疑,王文化却表现得异常坚定,“我就是要打破人们对陶器的刻板印象,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这些年下来,他已经做出了数万件小陶器。同时,也用微陶精致的外观、鲜艳的色彩、光滑的表面、各异的形态,成功征服了那些曾经的质疑声。

艺无止境,志在传播工匠精神

近年来,随着各类短视频平台的不断兴起,王文化也趁势上网展示作品。2018年8月12日,他上传了第一条视频,播放量很快就冲破了百万。如今,“微陶老王”的微陶艺系列短视频,全网累计播放量早已过亿。

“微陶老王”的视频传至海外平台,看着陶土在指尖转瞬成型,外国网友们也纷纷涌入评论区,为这份指尖上的功夫点赞。“微陶作品能得到网友们的认可,这也是我长期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王文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现在除了直播免费教学之外,还经常被邀请走进校园,为小朋友们开设陶艺课程。

“我现在也在不断挑战自己,近期主要是在‘瓶中瓶’上下功夫,从微陶镂空两层瓶到三层瓶,今年8月,我已经完成了四层‘瓶中瓶’的挑战。”王文化坦言,艺无止境,他想在微陶“吃透”“做精”。他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体验到中国文化魅力,感受到中国工匠精神。”

(受访人供图 编辑 谢静姝)

关键词: 剑走偏锋 现代快报 属于自己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