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闻】95后小伙毕业回乡种田,带着村民卖出“金豆豆”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2-08-19 17:55:13

数百口池塘整齐排列,墨绿色的芡叶圈圈盛开,形似鸡头的青紫色果实钻出水面,蔚为壮观。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卢滩村,千亩芡实塘中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头戴太阳帽,拨开厚厚的芡叶,手持采割刀正式开采。95后回乡创业小伙陈杰告诉记者,目前他管理的2800亩芡实塘,卖出后平均每亩净利润1800元左右。

△芡实塘


【资料图】

大学毕业就回乡村,从未动摇

陈杰今年27岁,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回乡创业。“我是农村人,从村里走出来的,想给村里带回点什么。”8月18日,陈杰告诉记者,车桥镇有3万亩芡实塘,规模体量很大,加工能力和种植水平处于全国先列。卢滩村是一个有着二十多年芡实种植经验的传统乡村,虽然种植芡实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对外销售也是不温不火,农民忙很久收益却不多。陈杰想着,要抱团取暖,跟着发展趋势走。于是,他回乡创立了创兴德农业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陈杰

4月播种,6月中旬开始移栽,8月中旬开采第一茬,一共12茬,到10月中旬收工,这是芡实种植收果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陈杰忙着把控品质,制定标准,提供种苗、肥料、技术,还要和商家对接,确保他管理的芡实都能卖出去,并且要卖个好价钱。

同学中,回村的很少,即使是他农业专业的朋友也鲜有回村工作。对此,陈杰告诉记者,创业前他就想明白了,就算芡实没突破成功,他也会在村里打造农家乐或者庄园,这颗回乡村建设的心一直没有动摇过。“农民没什么不好的,这就是我喜欢的事业。”陈杰乐于在田里奔走,乐于把家乡的产品带出去。

政府支持,延长芡实产业链

“我们种植的紫花苏芡个大粒大,水分多,口感好,蛋白质、总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是芡实中很受市场欢迎的一个品种。”陈杰说,芡实在蔬果中一直都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陈杰大学学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他清楚地意识到品牌非常重要,回乡后,他也一直致力于车桥芡实的品牌打造。

△工人正在采摘芡实

陈殿平是陈杰的父亲,1997年在苏州干活时发现了市场上稀罕的芡实,起初承包的12亩地尽管只有3亩种植成功,当时亩产40斤就卖了6000多元,让他认准了这条致富门路。得益于父亲种植芡实的基础,陈杰回乡后的路相对比较顺畅。

2019年,卢滩村争取到车桥镇芡实种植基地项目,利用省、市农业产业专项富民资金建设了容量为810立方米的冷库、2800平方米的厂房和车间等设施。这与陈家延长芡实产业链的思路不谋而合,同年他们创办的公司以镇政府招引实体运营方的身份出资租赁了这批硬件设施,做起了芡实深加工的“领头雁”。芡实比较娇嫩,剥完壳之后,一定要及时进入速冻库,然后再转入冷藏库。冷库能满足1万亩芡实仓储需求,也为车桥芡实错峰上市、深加工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1年,车桥芡实从零星散种扩大到2.5万亩大规模种植,光华、受河等村实现种植全覆盖,全镇芡实种植户近400家,年产量180多万斤,经济效益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800万元。陈杰介绍,今年车桥镇的芡实种植面积又扩大了5000亩,总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0亩。

打响品牌做营销:我想踏实干下去

走进卢滩村创兴德农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进行芡实冲洗、加工。“自从将土地流转种植芡实后,不仅每年租金有2千多块,而且每亩地还能多拿50元股息。”工人一边清洗芡实,一边对记者说道,自己在公司务工每天还有120块的收入,这把年纪还能家门口赚钱,以前想都不敢想。

目前,车桥镇还积极开展芡实糕、芡实羹、芡实休闲食品等方面的深加工研发,努力形成“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拳头产品。“我们和古顺河酒业达成合作意向,在芡实酒上进行开发,马上可以喝到我们新鲜的芡实酒了。”陈杰笑着说。

下一步,陈杰想带着村民一起做直播,用新潮的方式把车桥芡实的品牌打响。这条路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他想踏踏实实干下去。

(编辑 谢静姝)

关键词: 有限公司 种植面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