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在沈开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台重量小于12kg的无人机,在指定区域自主飞行,再完成巡航、目标跟踪等指定任务……8月23日,“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开赛,国内71所高校的663支代表队摩拳擦掌,围绕着“飞行器技术创新”等内容展开激烈角逐。
“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该赛事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这也是面向研究生的国家级官方赛事首次在辽宁举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本届竞赛由3个赛道12个赛题组成:三个赛道分别是常规赛道、企业赛道、挑战赛道。
常规赛道赛题分别为:变体飞行器设计专题、飞行器集群智能协同任务规划设计专题、飞行器先进推进系统专题、航空飞行器总体及分系统设计、航天飞行器总体及分系统设计、新一代智能飞行器设计专题。企业赛道赛题分别为:船载无人机稳定收放结构与控制技术、创新构型单人飞行器设计、创新型消防无人机设计、多驱动模式融合的多栖无人飞行器设计、抛射式可折叠小型无人机设计。挑战赛道赛题为:室外复杂环境下无人机巡检与跟踪。据介绍,赛题的设计旨在借助创新平台,启迪创新思维,提高研究生飞行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与科技进步。
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赛队员带来了名为“磁盘卫星总体及分系统设计”的参赛作品。“我们的项目设计了一种新时代的微纳卫星——磁盘卫星,这种卫星针对一箭多星发射,可以实现高密度的堆叠大幅降低卫星发射成本。”该代表队队员、哈工大学生刘楚宏对记者说,“我们很荣幸能够来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参加这次未来发行器大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环境非常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比赛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从5月底就开始筹备了。”浙江大学参赛队员带来了作品“长航时森林防火巡检无人机”,浙大博士生王孟恬告诉记者,该作品主要针对森林防火无人机续航时间上的不足以及起降场地的限制开展研究,无人机采用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和倾转旋翼,是一款长航时可垂直起降的巡检无人机。
“这次参赛的队员们热情高涨、废寝忘食,在赛场内外挥洒青春和汗水,展现出当代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和激情昂扬的精神风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竞赛指导教师王传云向记者介绍,对于参赛选手来说,这次大赛既为选手们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实践机会,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为指导教师提供了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平台,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培养人才,为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据了解,本届大赛吸引了国内近百所高校的663支代表队报名参赛,参赛人数达3223人,参赛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最终共有来自38所高校的144支队伍进入决赛,共计402名师生;设置一等奖11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83项。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宁
图片由沈航提供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