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脚步中遇见惊喜 走得越远离自己越近
有人说,到乡间的土地上走一走,是与大地在约会。那么,行走在都市街路上的我们,完成一次随心所欲的Citywalk,则是在与城市进行交谈。
从仲夏到初秋,我们徜徉在熟悉的街巷,深入城市的肌理,用脚步探索惊喜。
(资料图)
古旧的建筑、特色的小店、迷人的风景,在一次次的行走中,我们不仅遇见了时光,也镌刻下与城市的浪漫印记。
于是,今天的这期Citywalk,我们打算再慢一些,脚步放得再远一些,静静地欣赏、感受,文化、自然、潮流、腔调、风韵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核心提示
起点:时代文仓城市书房
途经:大东路、铁锚1956文创园、常荫槐公馆旧址
终点:荡着垂柳、有着悠悠流水的河沿边
梦幻的场景唱起了诗歌与远方
每个向往文艺范的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近几年,追求个性的心猛然发现,沈阳越来越有浪漫的气质和味道了。就像眼前的这座以室内花园闻名的城市书房,有谁能想到,一处公益性质的文化场馆,竟美得如此梦幻。
书房所在地是曾经的东北贸易物流枢纽2号库,也就是老沈阳人口中常说的“东贸库”。2020年,城市对大东路进行文化街区改造,将历史文化与城市积淀相融合,于是便有了这个美轮美奂的建筑集合体。
植物迷宫、开架阅览、艺术展厅、阅读空间……许多市民、游客坐在落地窗旁的软椅上,悠闲地翻着书,涵泳在喜欢的文字中。
书房外,地面上落了锈色的轨道被保护在透明的玻璃罩里,与不远处静止不动的火车头,谱写下岁月的长歌。
整齐的街路升腾着工业的力量
走出时代文仓书房,向西前行,不多时候就能来到有着“东城往事”之称的大东路上。
地图上,大东路东起滂江街,西至东顺城街,全长约两公里。考虑到Citywalk的体量,我们只路过其中的一段。不过,关于大东路的故事,值得聆听一二。
比如,大东路138号是中国现存最老的造币企业——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地理坐标。红墙环绕之下,走进精雕细刻的门楼,院内是现代化的厂房。作为东北第一家机器工厂、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悠久的造币厂,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开创了“近代沈阳机械工业之先河”,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守望者。
今天行走在大东路上,与红墙擦肩而过,百年前的机器轰鸣仿佛仍在耳畔,时刻提醒着行走的人们,这里曾闪耀的城市荣光。
如今,这条连接着历史与现代的街路,整洁干净,道路两侧的行道树为步道撑起了一片蔽日的绿阴。烈日下,行走也格外舒爽。
老厂的改造
让孤独有了落脚地
如果说大东路带给我们的是时光的交错和重叠,那么沿着大东路继续向西,在能隐约看到大东门的路口向北拐,百米有余的地方,便是这条线路里另外一处可以疗愈身心的地方——铁锚1956文化创意园。
与城市中对老旧厂房二次利用的项目近似,铁锚1956文化创意园的原址是沈阳砂布厂。2016年,设计者对老厂进行了改造,在加入艺术元素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工业的味道。
厚重的红色铁质楼梯下,是米黄色的伞棚软椅,还飘着淡淡的咖啡香。走一圈,你会在有着东北特色的Loft建筑群里,遇见历史与现代的碰撞,那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别样火花。
晶莹的水珠
折射着阳光的色彩
我们一直认为,在一条合格的、具有一定调性的Citywalk线路里,是应该有老建筑的身影的。因为它们是城市历史与发展的见证者,记录着那些远去的旧日时光,走近它们,你能听见时间在说话。所以,我们稍稍将线路向北延长了一些,把walk的最后一站,落在了位于天后宫路万寿巷5号的常荫槐公馆旧址里。
常荫槐公馆旧址由主楼、门房、院墙、影壁墙等组成。透过券拱式的大门,能看到立于院落正中央、贴有彩色瓷砖的罗马风格喷泉。细密的水柱正从喷泉的顶端汩汩喷出,然后又汇落到四周的池子里,悠悠缓缓,周而复始。阳光下,那晶莹剔透的水珠,折射着阳光的色彩。
如今,公馆已转化为商用。两侧的门房被改造成很有韵致的书吧、咖啡厅。宽敞的院落里还设置了柔软的休息区、秋千,让人可以自由地穿行在不同的时空里。夕阳余晖中,身穿碎花上衣的美少女微微地将头探出二层的券窗,让人不禁想到了张爱玲笔下的名伶。有间经营古董的店铺,就在建筑一层。
文/关彤 摄影/陈鸿博 出镜/王楠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