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新工厂艺术项目正式落成 10件艺术品亮相!
宝马集团及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携手沈阳鲁迅美术学院(LAFA)
展开“新工厂艺术项目”
历经两年时光打磨
项目于日前正式落成
嘉宾为青年艺术家们颁发证书
全新项目以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在BMW iFACTORY生产战略贯彻之下的“可持续发展”为内容题材,最终精选出10位年轻艺术家创作的10件精彩艺术作品,为华晨宝马20周年献上一份别样的礼物。
这10件艺术品涵盖油画,雕塑及装置等艺术形式,分别呈现在华晨宝马大东工厂扩建区域及铁西工厂里达厂区。
秉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观
积极投身社会事业
宝马认为,真正具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是向用户传递价值、积极投身社会事业的,是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和社会创造长期价值的。一直以来,宝马以三大支柱擎架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与社会可持续。三者有机统一,其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从而让企业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与共享价值观。
一看经济价值。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华晨宝马扎根中国20年,自2010年起至今已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一季度,宝马在中国的业务实体为超过30,000人提供了高质量就业机会,其中有近26,000人在华晨宝马工作。
二看社会价值。“BMW中国文化之旅”持续17年,以创新助力非遗文化推广;“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持续19年,促进全国各地区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宝马正式启动“BMW美丽家园行动”项目,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看环境可持续。作为汽车企业,宝马更加关注绿色低碳,不仅从产品本身延展至其整个生命周期,而且更关注整个生态系统与产业链的绿色低碳,以构建循环经济作为现阶段中心举措,旨在向公众展示宝马集团在中国全面、科学、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作品《聊天1号》
作品《镜像之外》
乐于共享,重在赋能
共创可持续社会价值
在创造可持续价值的过程中,宝马同样注重方式方法,乐于采用“面向未来的社会洞察”,用“赋能”“跨界”“社会协作”来携手发动更多伙伴,共同创造社会价值。与艺术联手是共创共享可持续的有效方式之一。作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公民,50多年来,宝马集团参与支持了全球数百个文化合作项目,推动艺术发展。在中国,早在2011年宝马集团就已经与鲁迅美术学院和慕尼黑美术学院就铁西工厂艺术项目展开了首次合作。包括此次的华晨宝马“新工厂艺术项目”,宝马在以感性方式让人们感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年艺术家拓宽了视野、积累经验,激发了探索热情,并促进当地文化合作与创新发展。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致辞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对新工厂艺术项目也表达了感想:“二十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与本地社会构建共赢的合作关系,赋能人才,努力为本地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新工厂艺术项目是我们与工厂之外的社区和谐链接的完美体现。”
沉浸式艺术作品展演
华晨宝马这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坚持也被年轻艺术家们看在眼里,并记录在作品里。作品《时间机器》象征着企业中人的凝聚力,其理解方式与时钟相似,指代的是更为广阔更为宏观尺度的时间,“指针”中内容物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每一个“指针”都代表一个记忆点,从远古化石、木化石、种子、木材、石材到建筑材料以及代表人类文明出现的人造物,最后指向包含汽车零件的代表里达厂区的指针。
《无声》中则描绘了艺术家对华晨宝马工厂最难忘的印象——没有过多的色彩,但却有着有序的格调,工人穿梭,忙碌在其中,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所有的机制处处体现着华晨宝马以人作为运转的核心。
与此同时,作品《脊梁》描绘了中国东北地区重工业发展时期建造的工厂。老旧工厂题材绘画在新时代工厂中陈设,不仅为二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一种延续。
沈报全媒体记者:叶青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