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柯晓宾:第二故乡沈阳是我永远的家
(资料图)
我们形容女性,习惯称她们坚强、温柔,充满母性的力量。新时代的今天,她们的自强不息、果敢率意,彰显着新时代新女性的独立。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指尖客户端、沈阳晚报走进工作一线、城市巷陌,用镜头记录下沈阳两位女性工作者的点滴生活。一位是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骨干,一位是服务居民的社区工作者,她们都多年拼搏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描绘着沈阳女性的追求与信仰。
我们希冀通过她们既温暖又平实的讲述,透过这些在沈阳生活的光阴和青春,致敬城市的每一位女性。同时,向广大女性同胞道一声:节日快乐!
1983年,柯晓宾出生在山东省宁阳县,1999年考学来到沈阳。
柯晓宾最初对沈阳有了印象,大约是在她6岁那年。那时,一到暑假,母亲便会带着她乘坐绿皮火车来到辽宁,探望在抚顺市当煤炭工人的父亲。而沈阳站,是母女俩换乘的必经之站。
对6岁的柯晓宾来说,儿时沈阳站的老建筑漂亮极了,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当她和妈妈走出车站,看见身穿工作服的父亲在站外迎接她们时,柯晓宾心里就会想:“我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产业工人,真自豪。”
1999年,柯晓宾考入沈阳铁路机械学校,继而来到了沈阳。当年考学时还有一段插曲,想上大学的柯晓宾与父亲发生了争执——她想读大学,父亲觉得当铁路工人挺好,是“铁饭碗”。后来,柯晓宾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
20世纪90年代时的沈阳铁路机械学校位于崇山路怒江街附近,东门正对着辽宁大学。业余时间,柯晓宾会和同学们到辽大校园里散步、游玩,她很喜欢那里的银杏树,漫步在大学校园,好像圆了自己曾经的大学梦一样……
仔细算来,柯晓宾已在沈阳学习、工作、生活20多年,曾经的山东口音已完全不见了,满口都是“沈阳味”。
柯晓宾说,沈阳是她的第二故乡,也是她永远的家。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