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 科学吗?捂哪里?怎么捂?

来源:沈阳网 2023-02-21 06:48:25

春季气候多变,冷热不定,是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近一段时期,关于“春捂秋冻”的养生文章在网上流传。“春捂秋冻”指的是: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增加衣服。那么,“春捂秋冻”科学吗?应该捂哪里?捂多久?怎么捂?2月20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多位中西医专家。

为什么要“春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相关资料图)

“‘春要捂,秋要冻’是有一定道理的。春天乍暖还寒,更要警醒。春季气候冷暖交替多变,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寒风袭人;白天温暖宜人,晚上又可能寒冷异常。因此,不可天气稍暖些就猛脱衣,要学会捂一捂,要早晚增衣,中午减衣。衣着以保暖御寒,增减适度为好。要懂得‘捂’之理,避免因不会‘捂’而染病。”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综合外科主任、移动医大医生集团微创外科专家谭志刚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曹锐教授介绍:“春捂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左右。人体保持恒定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减掉衣服,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一旦冷风袭来,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应该捂多久?

多少温度不宜再“捂”?

“春捂”应该捂多久?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曹锐提醒大家,先要了解“倒春寒”这个概念。进入春季温度开始升高,皮肤腠理也慢慢打开。但春天气温忽高忽低,如果在15℃以上就可以不捂了,但一旦气温降到15℃以下,寒邪就会侵袭已经打开的腠理进而伤害身体。一般情况下,即使气温回升了,也需要多捂一周左右,体弱多病或高龄老人需要捂两周以上,身体才能适应。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曹锐特别强调,“春捂”要把握好气温,15℃是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点。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哪几类人要“捂”?

谭志刚表示,“春捂秋冻”对于以下几类人尤为重要:

有呼吸道疾病和肺病的患者。寒气会刺激敏感的呼吸道,容易诱发肺部和呼吸道疾病。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类人血管本身比较敏感,受到寒风刺激后会导致血管异常收缩,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等风险,甚至诱发中风、偏瘫。

有胃肠疾病的患者。腹部受寒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容易出现腹泻等情况。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加重病情。

有关节疾病的人。寒冷会刺激人体,导致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

这四个位置要“捂”好

“‘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那么简单。春季‘捂’对位置,养生效果事半功倍。‘春捂’不是指穿棉袄,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捂’的位置有重点,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要‘捂’好。”曹锐说。

1.手腕:守全身血脉

“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方法:神门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主治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

提醒:外出时需要戴手套,同时遮盖好神门穴。

2.腰眼:肾好一切都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感到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方法:除了点按,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提醒:外出时可以戴护腰。另外,尽量不骑电动车,电动车的速度较快,前后受风,容易造成小腹和腰部受凉。

3.小腿:聚阳气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此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足临泣穴位于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隙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的位置。阳辅穴在小腿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提醒:要加强小腿保暖措施,如多穿裤子保暖。

4.肚脐:鼓舞脾胃阳气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方法:采取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性相反),每次360下。

提醒:孩子和女性尤其应该注意神阙穴的保暖,可以内穿小背心或小肚兜,以免腹泻、腹胀等。如果肚脐受凉,可在肚脐处放一点食盐,然后再放新鲜的生姜片,把艾条放在生姜片上点燃,需要注意的是应保持一定距离,不然会造成烫伤。一旦感到灼痛,要将姜片连同艾炷围绕肚脐上下左右移动,可隔一段时间稍稍移动艾条。肚脐受凉还可以喝生姜红糖水,这样可以将体内的寒气逼出来。女性肚脐受凉容易月经不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该部位的保暖。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吴强

关键词: 春捂秋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