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滚动:小西小区:加装电梯,这个可以有!
加装了电梯的小西小区变靓了。李浩摄
一个楼龄达26年的老旧小区,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里,完全看不到一点老旧小区的影子;眼前所见是小区内外整洁干净,暖色的外墙、木制的长椅;邻里间更像是家人,彼此温暖、彼此照顾……一部外挂梯,温暖了一座楼;一件民生小事,凝聚的是众人心。近日,记者对小西小区进行了实地探访,追寻沈河区作为“两邻”理念提出地、实践地,不断构建出社区自治新路径、探索出社会治理新路径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老房子加装电梯
上涨的不只是房价
2019年8月,作为沈阳市首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试点小区,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老旧小区、沈河区小西小区彻底“出圈”。如今,小西小区加装的10部电梯已使用了3年多。
信步在小区走走,整洁无尘,秩序井然,篮球场、休闲椅一应俱全。最抢眼的就是每个单元外加装的电梯,远远望去就是小区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出家门,走上三五步就是电梯,上下特别安全。而且,电梯的电费也不贵,每次出门都特别方便。”76岁的刘阿姨从小区建设之初就在这里居住,加装了电梯之后她特别开心。更让居民们高兴的是,环境的改善使小区房价蹿升,加装电梯后每平方米涨了1000元。去年小区再次改造后,房价又出现了上涨趋势。
加装电梯后,小区居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上下楼更加方便、便捷这么简单。对他们来说,从开始了解“既有住宅可以增设电梯”这件事儿起,居民积极参与、各方支持配合,到最终小区加装了电梯,他们的生活自内而外发生了质变。
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刘岚说:“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契机,我们业主在区、街道、社区的支持下,激活了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的居民自治活力,积极探索构建了‘党建引领+社区党委牵头+业主委员会落实+居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从回应者寥寥
到一呼百应
“以前社区组织活动,这个小区参加的总是那几个人。现在小区里、社区里有啥活动,在居民群里喊一声,真是一呼百应,居民们个顶个热情支持。”说起小西小区这几年的变化,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志新社区党委书记张颖智深有感触。
小西小区建成于1997年,共有3栋居民楼12个单元132户居民。随着时间流逝,小区内外设施渐渐老旧破损,环境也越来越脏乱,一度甚至还出现过弃管。“看着老邻居们纷纷搬离,心里特不是滋味。”关键时刻,刘岚站了出来。2017年,她组织居民在单元里进行了一次微型改造。大家伙一起出钱,把楼道装饰一新。因为得到了大家伙的信任,当小区成立业委会的时候,刘岚高票当选业委会主任。
此后,社区党组织不断强化与业主委员会的互动机制,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覆盖到小区,形成网格,实现基层组织全覆盖、小区管理无死角,促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小西小区还借助党小组组长、楼长、单元长等老党员在社区两委换届、疫情防控、党史宣传教育、老旧小区改造等多方面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示范作用,带动小区业委会居民,形成了示范带头效应。久而久之,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小区居民人心更齐。
2019年,当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小西小区居民们的思想也开始活络起来,不少居民跃跃欲试,也想在自家单元楼道外加装电梯。
但面对的现实问题也很多:加装电梯的费用怎么办?加装的安全性如何?加装电梯后影响房屋采光吗?影响房屋质量不?
业委会把居民
不仅仅当“业主”
关键时刻,业委会主任刘岚站出来,她发挥积极主动性,对居民详细讲解相关政策,推荐其他城市相关加装案例,组织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参观考察,促进电梯加装同意率达到85%以上。
面对电梯加装过程中出现的涉及多方利益的管线排迁、违建拆除等问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积极组织自来水及供暖企业、房产、相关业主、律师等各方面人员共同议事协商,达成多方认同的共识,积极化解治理难题。
回想此前的经历,刘岚说出了心里话:“在我们小区,业委会从来不把居民们当成‘业主’,因为我们是‘好邻居’,更是相互守望的‘家人’。”正是有了这样朴素而真诚的想法,在小西小区,遇到问题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不愁问题得不到解决。
目前,小西小区顺利实施10部电梯加装工程,成为全市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增梯全覆盖小区。去年,小西小区又迎来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原本的私搭乱建,变成了绿化广场,小区从路面到管线,从墙体到亮化,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在小西小区的示范引领下,沈河区有更多的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2020年,全区增设电梯8部,2021年增设电梯15部,2022年增设电梯19部。目前,沈河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晶
关键词: 这个可以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