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勇立潮头担使命 砥砺奋进谋新篇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后,全市上下持续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奋进姿态投身振兴发展一线,推动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
浑南区
奋力实现五个更大突破
(资料图)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后,浑南区第一时间召开了奋力实现五个更大突破动员部署大会暨2022年度亮剑大会,旨在贯彻落实专项行动部署大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知责奋进、勇毅前行,全力冲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奋力在提升综合实力、增强产业能级、建设创新高地、打造开放前沿、升级城市品质五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为全市打赢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贡献更大力量。
向指标聚焦、用成绩说话。浑南区印发了《2023年浑南区奋力实现五个更大突破重点任务清单》和《2023年浑南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共涉及360项指标任务。任务清单将省、市部署和浑南区自主谋划事项进行了深度融合,目的是形成“一张清单、一套体系、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实现对标夺标与更大突破的统筹兼顾,助推浑南区早日实现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宏伟目标。
提高站位、打开视野。通过此次会议,浑南区上下深刻认识到五个更大突破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动落实的责任感、紧迫感;深刻认识到沈阳振兴发展,浑南首当其冲;深刻认识到浑南羽翼渐丰,发展正借其势;深刻认识到征程已然开始,拼搏正当其时,进一步强化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进一步强化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进一步强化了使命担当、奋勇争先的责任感,迅速投入到新一年推动实现五个更大突破中来,全力以赴“争”出最好结果、“抢”出最快速度、“拼”出最强意志,奋力推动浑南高质量振兴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鲜明导向、压实责任。浑南区以“层层抓落实”的方式构建全区上下大抓落实的火热氛围。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以实绩选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七个一线”培养锻炼,在艰苦岗位上释放能量、展现风采。持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督导督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全区上下协同联动抓落实,群策群力促发展。
振奋精神、提升士气。浑南区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浑南区“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亮剑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拉高标杆、对标一流,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浑南区要以誓争一流的决心、勇往直前的勇气、埋头苦干的作风,全身心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奋力推动浑南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
通讯员 庄昕
于洪区
以“旗帜工程”引领专项行动全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于洪区坚持以“旗帜工程”引领“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发挥各级党组织书记头雁引领作用,着力增强干事创业的志气、骨气、底气,以超常规举措展现于洪人打开新局面、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在沈阳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开创于洪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稳定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全力做好项目“谋立推建”,全年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不低于160个、亿元以上落地项目不低于85个、开复工重大项目不低于170个。积极推进苏辽产业园、西部热电联产等总投资282亿元的34个重点项目招引洽谈、落地开工,抓牢重点项目包保跟踪机制,全力攻坚要素保障,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中欧班列中心沈阳国际陆港建设,打造沈阳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焦创新驱动,推动引育壮大新动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户,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企业保持20%以上增长,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65户。持续用好“兴沈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打造阳光100凤凰街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聚焦深化改革,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新跃升。深入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动综合窗口进园区试点再升级,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助企纾困等各类扶持政策,市场主体增长20%以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以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法治环境的持续改善来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聚焦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环境展现新风貌。加快上沙等三大核心板块建设进度,深入推进“五工程一管理”,完成52个老旧小区改造,全力推进西北连接线等市区两级重点道路建设顺利实施,打通5条断头路,实施12条背街小巷及4条街路有机更新工程。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农村“三网改造”全覆盖,全面消除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聚焦绿色低碳,推动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销号及复查工作,实施沙岭污水厂、平罗污水处理站扩建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和农房节能改造项目,全面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有机废弃物污染治理。新增100个口袋公园,全年增绿59万平方米,推动临水碧道、永安郊野公园建设,展现“风清水秀、净土叠翠、质朴纯美”的特色城乡风貌,再现清新、宁静、自由,触动心灵的生态人文情境。
聚焦为民谋福,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深化党建引领,积极践行“两邻”理念,全面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深入推进12345热线进社区网格全覆盖,推动应急、房产和水电气热等部门人员全面下沉至一线,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民生系列工程建设,新增城镇就业1.15万人以上,新建南京一校永安分校等4所学校,增加教育学位7290个,推动高品质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占比达50%,加快惠老社区食堂和乡村幸福食堂建设,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覆盖率达到50%。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通讯员 李伟
苏家屯区
锚定新目标冲锋新赛道崛起新高度
在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后,苏家屯区闻令起跑,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区动员部署大会,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新目标,全员动员、全力以赴。紧紧锚定“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力争三年进入全省城区综合实力前十名”的目标定位,吹响“招商先行”的冲锋号,深入实施“攻坚突破年”专项行动,全力在新时代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展现更大格局、扛起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在“12+1”赛道比拼中把各项事业推向加速崛起的新高度。
实施产业项目集聚工程
扩大有效投资
以项目建设为引领,聚焦打造门户枢纽、产业高地、南部花园,在“一区三园一板块”建设上攻坚突破,即:全面融入沈阳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东北食品科技产业园、重点打造沈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扩容升级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有序开发迎春街文化创意活力板块。建立“2+12+N”全域全员全年招商机制,全力实施精准强链补链延链招商。全年将必保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00个,力争完成260个;必保完成亿元以上落地项目100个,力争完成130个。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突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实现90%申报材料“只提交一次”。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升级改造,打造“7+7完全热线”品牌。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围绕特种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行业技术领域,组织开展重点项目“揭榜挂帅”。积极创建培育种子众创空间,逐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提升城市能级
拉开城市空间格局。扎实推进地铁六号线、雪松路跨线桥、金钱松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骨架”。启动“断头路”“梗阻路”攻坚行动。加快推进迎春街核心板块建设,确保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适时启动“风景、时尚、人文”的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实施枫杨路、沙柳路等街路更新工程;选取雪松路、白松路作为试点,启动城市立面改造工程,打造城市街景。持续改造老旧小区15个。新建口袋公园100个。
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
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行动,打造“万亩水稻方”项目。推广“农户生产+金融助力+保险支撑”金融信贷模式,做强做大水果、棚菜等设施农业,做优稻米品牌,努力建设成为辐射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米袋子”“菜篮子”。打造“百里花果路”,高标准推进9个“领航示范村”建设,力争将样板村打造成为苏家屯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高地、新标杆。推动乡村更具内涵发展,引育乡村振兴专业人才。谋划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乡村振兴专项基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提升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风文明润化和乡村文化培育工程,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打造村级“两邻”文化品牌。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莉
市商务局
着力完善通道平台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吹响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冲锋号。市商务局将认真落实“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的要求,结合商务局实际工作,逐项落实新突破各项目标任务,掀起鼓足干劲、矢志振兴、务实突破的强大氛围,汇聚开放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全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在打造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中贡献力量。
重点围绕八大产业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施项目招大引强行动,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制定完善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强化目标引导和考核激励。组织开展好冬季大招商活动,围绕国外国内两个方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精准招商、小分队招商,围绕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方面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协助各产业链办公室做好赴各城市招商推介工作。持续做好“兴沈英才”号专列组织运营,推进京沈合作和双招双引工作。
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务实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园区和平台示范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素保障方面相关试点举措。组织相关部门和地区梳理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项目,清单化推进落实。重点在科学技术、商务、文旅、电信等服务行业领域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
高质量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大外贸企业引培力度,壮大外向型市场主体。推进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建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扩大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强化3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3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
高水平谋划开放通道建设发展,编制实施沈阳市加快推进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行动方案,明确2023年重点事项清单。适时恢复更多国际航线,加密航空货运包机和定线货运航班,提升国际航空口岸服务功能。
做优做强平台载体,全方位推动开放平台创新发展。制定2023年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协调辽中区、自贸区加快推进近海园区和桃仙园区开发建设和围网验收工作。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发展,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全力争取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实现突破。推进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晋位提升,协助中德园、中日园、中韩园开展对欧洲和日韩招商活动,会同辽中区推进中俄经贸合作园建设。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
市教育局
增进民生福祉让幸福教育“沈阳经验”叫响全国
2月1日,市教育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沈阳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的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专项行动任务,按照“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细化、分解各项赛道任务,推动逐项落实。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常福提出,全市教育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的精神,以幸福教育建设为主线,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和“双减”试点改革为抓手,引领广大干部教师敢于斗争、苦干实干,唱响突破的主旋律、打响突破的整体战,推动教育质量、发展水平、创新活力等指标全省领先,以“安全、乐学、成长”为内涵的幸福教育工作经验叫响全国。
市教育局将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充分发挥优势,注重突出特色,结合教育实际,从七个方面重点推进,求突破、当先锋、作表率。
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行动。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开展立德树人强基工程、优质资源扩增工程、办学活力激发工程、教育生态优化工程等,创建10个创新改革项目,组建30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联盟,创建20所市级特色普通高中,推出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实施“双减”巩固提升行动。坚持校内提质、校外治理同步发力,建设全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平台,面向全市开设“名师在线”网络公益课堂,遴选名师利用周末时间免费授课、答疑;常态化排查清理校外培训广告,选树30所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学校自查、区县排查、市级抽查”四级达标考核,在全省率先建立“双减”改革评价机制。
实施“三个健康”提质行动。围绕身体健康,综合防控治理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和龋齿,开展20万名学生上冰雪活动,创建百所体育、艺术和近视防控特色校,全面开展适龄儿童口腔健康检查;围绕心理健康,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干预和跟踪服务全覆盖有关制度,开展“成长日记”活动,组建100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围绕心灵健康,创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新模式,成立10个共建基地,创建10个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基地、录制100节精品课程。
实施幸福教育进社区(村屯)行动。建设120个市级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打造5所区级标准化老年大学,组建8000人以上的社区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发20门以上的社区公共服务课程。以“一老一幼”为主要服务群体,全年向社区(村屯)送课10万课时,开通教育政策进社区“直通车”,选派3100名教育专属网格员深入社区宣讲教育政策,争创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在300个村屯开设幸福教育课堂,减免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月20元乘坐校车费用,实现乘坐校车全免费。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出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劳动课程、理化生实验、外语听力口语等考试方案,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体系。创建3个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区、50所实验校,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重点监测德育、体育、劳动学科,全年完成2次监测,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
实施师资队伍选育锻造行动。建立思政教师党校培训体系,实现思政教师到党校进修率达到100%。开展基础教育领军团队建设,建立50个校长工作坊、100个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各校长名师辐射带动作用。举办全市教师技能大赛,开展岗位“大练兵”,遴选1000名研究型教师。
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创建行动。举办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组织评选类和挑战类两大类6项作品创作,精选100件优秀作品。建立中小学校首席信息官制度,培育30个信息化应用典型学校和个人,新增10个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争创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校)。
会议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要强化组织领导,汇聚突破之力,对标“12+1”赛道中牵头负责推进的任务,制定完备的行动计划、推进举措,精准细化量化全年目标任务,逐月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量化指标,做到定人、定责、定量、定时,重大任务、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集中力量专班推进。要强化过程管控,加强考核评价,释放担当导向,激发广大干部的创新热情、创造活力,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中勇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封葑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