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微治理” 打通“大循环”

来源:沈阳网 2023-02-01 07:12:46

1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城市道路交通缓堵保畅工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微治理”打通“大循环”专场)。会上,市公安局副局长孙明、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何振文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沈阳市公安局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推进城区缓堵保畅


(资料图)

市公安局副局长孙明介绍说,2022年以来,市公安局深入推进全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工作,通过规划单行路网、路口渠化改造、增设隔离设施、推行专用通道等交通“微治理”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

全市152处路口、路段

采取了交通组织优化措施

沈阳市公安局结合交通流量实际,根据交通需求变化情况等,对浑河桥五爱立交匝道口、浑南中路金阳大街路口等152处路口、路段采取了交通组织优化措施,不断推动全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交警部门积极加强与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在街路更新、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建设项目中,参与交通优化设计,2022年对津桥路、陵园街、文富路等208条街路在路口渠化改造、快慢分离、规范停车等方面推进优化调整,切实解决交通微循环中顽疾问题。

重新分配车道和信号相位

提升车辆通行效率

为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提升全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通过路口车道的重新分配和设置专用信号相位等手段,消除路口内交通冲突,提升车辆通行效率。例如在铁西区保工南街沿线,结合街路更新工程,通过压缩车道宽度,将原有的8车道优化为9排机动车道,提高主流向交通向周边道路疏解能力,减少车辆在路面滞留时间。

通过对错位路口、畸形路口等进行渠化岛设置、轨迹线施划,减少冲突点、引导车辆各行其道。例如对市府广场小西路口、奉天街南关路、西滨河路文艺路、三好街文艺路、沈营大街三义街等35处较大路口进行设施及工程改造,有效地解决了行人过街距离较远,各方向交通流通行交织等问题。

推进区域单行

缓解各类交通矛盾打通“微循环”

全市推进区域单行,缓解各类交通矛盾。警方通过单行组织,在既有道路条件下,缓解停、行互扰和快、慢冲突问题。例如针对南塔地区商住密集,动静矛盾、人车混行等问题,结合街路更新工程,将文富路、文富北路及连通小巷实行区域性单行线,缓解行车和停车矛盾、减少路口冲突,并保障了慢行通行空间贯通。

对部分支路小巷,结合断面条件和交通需求变化情况,通行设置或调整单行线,提升街巷路微循环功能。例如在太原街地区的中山路、中华路、民主路等街路更新中,针对周边南三马路、北一马路等8条街路进行单行线调整或优化,有效消除路口冲突点,降低周边支路小巷向主路合流产生的交通干扰,优化单行交通组织,打通微循环。

完善慢行体系

及时调整禁限措施

全市优先开展道路交通需求管理工作,完善慢行体系,结合街路更新工程,优化调整道路的车道分配形式、慢行系统保障、停车泊位设置,人行横道地点等交通组织的相关内容。例如在2022年改造的中山路、中华路、黑龙江街等主要街路,均结合实际需求和现状问题,消减机动车道数量,重点保障慢行交通贯通性、连续性。

针对部分骨架街路原有交通组织已运行多年,现状交通需求已有明显变化情况,在街路更新中全面优化调整全线路口禁限措施和车道分配。例如在德增街、小什字街两处路口合理分配左转车道,提高左转通行效率、降低信号占用,增加直行主流通行时间。

商圈等重点区域针对性施策

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近年来,公安交警部门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沈阳市一些大型商圈在节假日和周末时会吸引大量的车流和人流,时常造成区域性交通压力增大,为此,交警部门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关工作措施:一是合理安排勤务,针对大型商圈周边在节假日和周末车流人流集中的情况,尽可能加强警力部署,强化周边道路交通管控力度;二是提前谋划大型商业体周边交通组织,尽量减低交通影响。

例如,针对皇姑万象汇周边交通压力较大的情况,一是在人流车流聚集的时段,增加警力部署,加强疏导,有效规范周边交通秩序;二是通过调整车道分配、增设隔离设施、设置单行线等交通管理手段重新优化鸭绿江街、锡山路、鸭绿江东街等周边道路交通组织,重点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间,消除路段违停车辆,避免会车拥堵;三是对华润万象汇内部道路及周边人行道进行交通组织调整,设置出租车乘降站。使万象汇内外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循环,最大限度保障区域交通整体运行平稳、有序。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欣

市城乡建设局 实施街路更新推进交通“微治理”

改造后的津桥路。(资料图片)张文魁摄

发布会上,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何振文介绍说,沈阳市从统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实施了街路更新、打通“断头路”、背街小巷改造等一大批城建项目,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微治理”。

今年计划实施20项街路更新工程

按照城市更新五大行动的统一安排,沈阳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部分主次干路进行更新改造。2022年,完成了30项街路更新工程,皇姑区陵园街、铁西区卫工街、浑南区恒达路、沈北新区正良四路等一批街路品质得到了提升。更新后的街路,深入贯彻了“以人为本”交通路权理念,增设了中央分隔带、建设了港湾式停车岛、贯通了非机动车道,解决了路边无序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通行的现状,行人和非机动车路权更加清晰,改善了通行秩序,提升了交通文明水平,提高了城市街路通行效率。2023年,将继续压茬推进街路更新改造,计划实施20项街路更新工程,积极探索形成街路更新沈阳模式,助力沈阳交通发展。

实施10项断头路打通工程

针对市民行车不通畅问题,加快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2022年,完成太白山路、东振路东延长线、辉山西路、江山花园路、龙海路、宁江东街、美园东路等7项断头路打通工程。通过打通“断头路”,畅通了城市交通微循环,使区域融合发展明显提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2023年,将实施10项断头路打通工程,打通城市交通的梗阻,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路网,解决市民出行不便,助力提升城市能级。

实施309条背街小巷改造

按照“一拆五改五提升”,2022年实施改造背街小巷微更新200条。改造完成后,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环境、出行环境得到显著提升。2023年,将继续实施309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对街设家具、道路标志标线、停车设施、口袋公园等进行更新升级,对道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提升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的微循环更科学更合理。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

沈阳通过不断实施街路改造,交通更加畅通。李浩摄

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助企惠民提质服务再出新举措

1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露萍做了“沈阳住房公积金助企、惠民、提质服务再出新举措”的新闻发布。

李露萍表示,为稳定经济增长,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管理水平,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期出台系列举措,持续实施公积金助企纾困政策,加大对职工住房消费支持力度,更好服务沈城缴存企业、职工。

持续实施助企纾困支持政策

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可延长补缴期限:2022年已办理缓缴且受疫情影响较重或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缓缴到期后不能办理补缴的,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补缴期限可申请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

继续落实“降比”“缓缴”政策:受疫情影响企业,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可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5%;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可缓缴住房公积金。

允许未建制困难企业按低比例缴存公积金: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单位账户且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企业,设立单位住房公积金账户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可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3%,低比例缴存住房公积金期限最长为一年。

加大对职工住房消费支持力度

延长阶段性支持职工家庭互助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政策执行期限:职工购房时限由原来2022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即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职工家庭成员在本市购买自住住房,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夫妻双方父母在2023年8月31日前均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或购房全款。

扩大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提取人范围:除符合沈阳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范围实际支付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费用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其子女及夫妻双方父母也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分摊费用。

“微信小程序”可办理单位业务: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单位业务“掌上办”“刷脸办”功能,单位除登录“沈阳政务服务”网办理业务以外,还可登录“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微信小程序,线上办理职工个人开户、缴存基数变更等14项单位业务,以及基本信息查询、单位明细账查询等10项查询业务。目前,微信小程序支持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电子营业执照三种登录方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宁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