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居民就医用药更方便
1月7日,记者从沈河区卫健局获悉,沈河区持续强化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原则,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保障居民就医用药更方便。
医疗机构上下联动 确保患者及时转诊和救治
据沈河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属8家二级医院发热门诊和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均已设置并开放,充分保障发热患者的就诊需求。同时按照分区包片原则,将辖区内所有居民纳入管理,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以沈河区人民医院、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两家二级医院为龙头,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建立区域医疗网络,优化科室设置,整合病房,进行床位重组,外科、康复科、中医科等并入内科系统统一管理,增加内科系统床位,满足患者收治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资料图片)
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作为医联体外部协作三级医院和沈河区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均建立对口帮扶、业务协助和指导关系。同时积极与辖区内辽宁省金秋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关系,确保区内患者及时转诊和救治。明确经上级医疗机构诊断、治疗,符合下转指征的患者,转入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护理等后续治疗与管理。由家庭医生团队做好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变化,提供健康指导和干预。
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为分级诊疗提供保障
沈河区已组建12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90名家庭医生对老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诊疗工作提供坚实保障。目前家庭医生团队已与111个社区对接完毕,保证了家庭医生社区覆盖率100%。同时对重点人群,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以绿色(低风险一般人群)、黄色(中风险次重点人群)、红色(高风险重点人群)进行分级标识,对健康档案为黄色、红色的人员进行专人专案管理。
依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名卫生技术人员,成立“健康守护”应急先锋队。指导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及居家隔离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抗原自测和异常报告,对需要就医的协助联系转诊。
沈河区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能力,积极宣传多种就医保障渠道,按照分类分级、突出重点的原则,全力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诊疗服务工作,切实保障“一老一小”、孕产妇、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就医需求。对于患者病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的,依托医联体服务体系,进行诊疗指导和绿色通道转诊。
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养老院建立对口帮扶,优先满足重点人群就医购药需要,为老人进行健康宣教、用药咨询、疫苗接种、心理辅导及代开药等服务。
重点人群持续关注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沈河区积极开展重点人群分类管理,对老年人、慢性病人、失能、孕产妇、儿童、定期放化疗肿瘤患者、透析患者等人员纳入台账管理,作为重点关注和保障对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开通咨询电话,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全天候回复患者咨询。
沈河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居民“家庭药箱”的指导工作,为了满足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的就诊需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开辟了线上及电话用药指导路径,“点对点”为居民进行服务,引导其科学合理使用药物,对于居民的用药困扰、服药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解答。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通过加大人员培训、药品储备以及三级医院专家坐诊、远程会诊等措施提升基层救治水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