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头条!沈阳市道德模范马喜军:从小立志改变村贫穷落后面貌

来源:沈阳网 2022-09-22 16:49:12

【人物介绍】马喜军,1955年出生,现任沈北新区黄家街道拉塔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74年18岁入党,83年8月辞去工作回村竞选第一届村民委员会主任,85年被乡党委任命为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6个春秋,于2015年被评为沈阳市道德模范。


(相关资料图)

穷人孩子早当家,立志改变村贫穷落后面貌

那时的拉塔湖村非常贫穷,过去在村流传着几句顺口溜:拉塔湖村靠辽河,高地少来洼地多。十年就有九年涝,两场大雨就成河。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83年由原来的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他抱着改变家乡面貌,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辞掉车间主任职务回村参加竞选。他以热情地讲演和一定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得到了大多数选民的认可,当选为拉塔湖村第一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上任以后和班子成员对村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到外地参加考察,理清思路,明确了致富路子。他组织村民买种子进化肥,请水稻技术员,组织群众学习水稻栽培技术。一开春,就带领群众打井修渠。那时就像着了魔似的,没日没夜地干。就这样开发3000亩水稻,又修了2400米的排水沟,在水稻品种上选高产抗倒覆的品种,在水稻栽培上利用科学方法,终于迎来了大丰收年。他接着在全村开展富民强村第二次创业大行动。一是把群众分散耕种的土地,通过流转互换的方法集中连片,形成了小户40—50亩,大户100多亩一户一片地一套井灌设备,一套农机具的格局,实行集约化经营;二是充分利用村里丰富的水资源,开发水产养殖业,使村里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发展农机专业村。

彻底整治环境,打造优美的绿色村庄

马喜军每年都带领村党支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不少于10件,先后开展了村容村貌环境大整治活动,进行了四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清三堆,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创建绿色村庄活动,三年在村外植树3万棵杨树,村内2公里的风景树,村在树中,树在村中。创建平安村活动,建村级警务室,全村安装了防盗报警系统和监控设备,把村民组织起来,每天4名村民义务值班巡逻。

为了提高群众文化素质,2005年他又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决定专门成立远程教育中心,先后投入资金8万元建立了50平方米的电教活动中心室,此项工程由村支部书记亲自主抓,室内设有一套学习用的桌子和50把椅子,配有7台电脑和一台电视和VCD,今年又投资2万元配备了一台投影仪。为了丰富村民学习的内容,村还购进科技光碟50余套,这些设备的购进从硬件上为村民们进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从安装了该设备以来,拉塔湖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丰富资源,积极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使该村的党组织增强了活力,党员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

拉塔湖村现有主导产业为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农机跨区作业。2020年人均收入就已达到3万元,村集体收入50万元。2个农机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各类农机具400多台,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是沈阳市第一个农机专业村;拉塔湖村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围绕讲道德、学道德、守道德这一目标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在全村内营造德孝文化氛围,开展“两邻”评选活动,创建好邻居一条街,35年没有发生邻里纠纷,他们生产生活团结互助,共同致富,一起育秧苗、插秧、收割,谁家有大事小情大家帮忙。

全村整体规划,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2006年以来,马喜军又开始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加快推进民族工作步伐,着力把拉塔湖村打造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民族村。他和其他村干部邀请沈阳建筑大学编制了《沈阳市沈北新区锡伯族乡拉塔湖村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规划提出,要以在村探索建立起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水源为依托、以水产养殖为内容、以生态环境为特色,以民族文化为品牌,通过渔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突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建共富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真抓实干,强村富民。在开展各种活动中,他总是注重让少数民族群众参政议政,聚集群智,发挥作用。凡村内有涉及土地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同时,特别邀请一些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群众参加会议,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能积极接受他们在执行和落实决策过程实行监督。这样,既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交流,也使少数民族群众能够参与和投身到全村的发展上来。

他还注重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带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特别是为让村民了解“创建”活动的意义,发放宣传单800多份,使之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村民都能够理解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同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举办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0余期,聘请专家、学者讲授稻田种植、水产养殖、肉牛养殖等技术,村民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

经过干群的努力奋斗,该村先后被省民委,省妇联确定为民族新村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巾帼英雄示范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民主管理示范村,平安建设十佳村,综合治理平安村。多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单位。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