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吗?像拼积木一样拼房子,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功试水绿色“乐高”房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2-05-07 11:53:25

屋顶是“能呼吸”的生态花园,地表是“超能喝”的透水铺装,室内外都由建筑版“乐高”积木拼成……这是南京丁家庄保障房的模样。这一生态、低碳生活方式的背后,是装配式硬核科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一住宅是我国首个荣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标识的住宅项目,它出自中建二局华东公司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之手,他们接连打造了南京上坊保障房、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两座荣膺“鲁班奖”“詹天佑奖”的装配式保障房,成为我国装配式技术领域的“领路人”。

△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全貌

户型自主“拼”出来

周师傅是位出租车司机,在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的小区里已经住了一年多,他对小区最深的印象是干净、节能、方便。“我们小区的房子都是精装修,热水器、油烟机、抽水马桶等都是提前装好的,厨房和卫生间都是集成式装修,基本上可以说是拎包入住,我们这也算是住上高科技的房子了。”

周师傅说的科技指的是什么呢?工作室带头人苏宪新告诉记者,他们是把预制构件在工厂进行加工,再运到现场进行“搭积木式”建造,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梁、室内墙体同样在工厂进行标准化加工制作,到现场后进行有效拼装连接,达到一次成优、节能环保效果。

“以预制为核心的装配式工艺能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住宅品质,也实现了一系列环节的绿色施工,更重要的是,为住户提供了更生态、更低碳的生活方式。”苏宪新介绍,对于住户来说,预制的墙面不仅美观,且保暖保温,隔音效果好又不易渗水。正是这些预制高科技墙体,给小区住户带来“冬暖夏凉”的感受。

为了满足住户们未来可能出现的户型改善需求,建设团队采用不一样的技术,使得未来住户可以在不破坏主体的前提下,户内由一室一厅演变出两室一厅的刚需型小户型,通过两户对拼更可以形成较大面积的改善型户型。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改造为适老型住宅或年轻人的创业型空间。

△苏宪新团队

12年成就装配“全能王”

“装配式装修”到底是怎么装的?这要从12年前说起,当时,中建二局将采用装配式技术建设上坊保障房项目的消息传出,许多老百姓却是提心吊胆,“拼起来的房子能结实吗?”在一片质疑声中,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始“启程”。

经过3个月的摸索、实验,工作室进行创造性“革新”,不仅成功完成了全预制结构构件柱、梁、板、楼梯等的吊装工作,还打破惯例,让工程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不增反减。上坊保障房项目6-05栋住宅作为当时全国已建成的框架结构中高度最高、预制率最高的工程,荣膺“鲁班奖”、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而在工作室后来参与建设的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拼装的“积木”不仅限于梁、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等构件,对室内装修也充分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每套房子都采用了地面、墙面、吊顶、套装门、快装给水、薄法排水、卫浴、厨房八大集成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这些装修原材料全部在工厂制成部品,现场像组装汽车一样进行组合安装,项目隔墙、厨房、卫生间、栏杆装配率达到了100%。可谓从里到外,实现实打实的“乐高房”。

传统装修中,一套55平方米的建筑耗时要两三个月,而采用装配式装修后,3个工人10天就可完成。

△高效建造

助推建筑产业升级

为了使装配式创效成果实现最佳,工作室将装配式技术与铝模应用、BIM技术等“联手”,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工作室对装配式技术的大力推广运用,对工人而言也无疑是一次重要“转型”与素质“再造”。岗位能力的升级,让工人们不再只是停留于简单的现场砌筑、抹灰、钢筋绑扎等等,而是真正拥有技术“硬实力”。

面向“新时代”,工作室也将坚持与时偕行,秉承“工匠精神”,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与百姓的幸福相守相伴。截至目前,苏宪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累计获得专利43项,省级工法4项,标准图集3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检测技术研究》等2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住宅产业化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合施工技术》被鉴定为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图片由杨梦瑶 摄)

关键词: 框架结构 中建二局 生活方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