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消息!沈阳市总工会开启“职工之家”共享时代
作为践行“两邻”理念实践月的一项重要工作,6月30日,在和平区好好学习职工书屋,“新业态劳动者共享职工之家”正式启用。这里生活服务功能全,冰箱、饮水机、充电宝、微波炉齐备;娱乐设施不能少,跳棋、扑克、桌游,想玩什么随便挑;医疗用品有安排,创可贴、绷带、碘伏,受点小伤即时就能处理;不断学习提素养,职工书屋让阅读无处不在。与此同时,在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户外劳动者驿站、劳模创新工作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职工书屋、职工文体活动室、职工讲堂……一座500平方米的新时代“共享职工之家”正在为附近70余家企业及3000余名职工、300余名户外劳动者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和3万余名小区居民提供服务。
两家“共享职工之家”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沈阳市总工会正式开启“职工之家”共享时代。这一次,“职工之家”不再建在企业里,而是面对所有职工群众和社区居民开放,大家可以走进“共享职工之家”学习、交流、互动,使其真正成为践行“两邻”理念的载体和平台。
(资料图)
组织践行“两邻”理念培训
组织开展践行“两邻”理念精品课堂。邀请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和沈阳大学教授对“两邻”理念产生背景、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及社会治理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增强各级工会组织践行“两邻”理念的行动自觉,来自区县(市)、街道、社区和企业工会干部2100余人参加培训。
组织开展工会组织“两邻”实践工作论坛。邀请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相关专家、区县(市)工会干部、街道社区干部等,围绕工会组织践行“两邻”理念,结合中央、省、市要求,结合工会职能和基层实际需求,拓宽工作思路,力求不断完善和丰富工会组织践行“两邻”理念的服务渠道和实践路径。
体验“共享职工之家”
组织开展“共享职工之家”建设分享体验活动。在市“两邻”办指导下,与和平区和沈北新区总工会共同策划研究,探索打造了全市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享职工之家和街道共享职工之家。
针对辖区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服务业单位多、小微企业多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服务新业态劳动者,市总工会与和平区总工会多次商议,决定将第一座和平区“新业态劳动者共享职工之家”建设在位于新业态人员比较密集的南京街民主路好好学习职工书屋。“新业态劳动者共享职工之家”设置了七项功能,包括思想引领功能,生活服务功能,文体娱乐功能,医疗救急功能,技能培训、兴趣爱好功能,入会功能,学习功能。同时,完善设施,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饮水、就餐、如厕、休息和学习等实际问题。有外卖配送员表示:“这个‘新业态劳动者共享职工之家’,让我们这些常年在外边奔波的人,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伤了能急救。工会为我们办了一件好事、实事,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总工会在市、区总工会的支持下,建设完成具有正良区域特色、具备共享理念的新时代“共享职工之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基层工会践行“两邻”理念、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实现了阵地、资源、服务、成果“四共享”。
通过拉练式体验分享活动,分享两区建设经验,有建设意向的五个区分享参观心得和各自建设思路,专家学者进行现场点评,为各区县(市)总工会进一步做好共享职工之家建设工作提供有效指引。
开展活动服务暖邻
组织开展街道(社区)职工文化体育推广工作。市总工会对接各区县推选的职工文化体育推广工作示范街道和社区,了解需求、组织力量、设计培训内容,有序开展“双培训”活动,月内服务社区25个,培训106次,参与职工群众1300余人次,打造了职工文化进街道和社区的线上互联、线下互动、服务暖邻的生动场景。
联合开展全市社区工作者服务工作。依托新组建的市社区服务工作工会联合会,筹划启动“工会送暖心连心”社区工作者系列关爱活动,设置“生日祝福”和“技能大赛”两个项目,让每个社区工作者工会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激发朝气活力,助力社区工作者在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社区职工书屋、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设社区劳模工作室25个,建设和升级社区职工书屋64个。
铁西区总工会组织全区工会干部开展“两邻”知识竞赛,编印发放“劳模聚星火、匠心铸‘两邻’”宣传册3万份。大东区总工会围绕践行“两邻”理念制定实施方案,组织餐饮、卫生、药品等行业协会和企业召开推介会,介绍“惠企惠员”政策。于洪区总工会升级改造“职工书吧”和社区活动室,为社区建设文化活动阵地。康平县总工会邀请交通局、邮政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举办4场暖“新”促入会推介会。沈河区、皇姑区、苏家屯区、辽中区、法库县总工会在部分街道和社区建设了共享职工之家。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何强/文 张春东/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