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雨季汛期,这些安全知识请记牢

来源:沈阳网 2022-07-04 05:51:23

民生连线采访视频请扫二维码观看


【资料图】

【核心提示】

7月1日,本报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有关人士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今夏沈阳降雨情况、防汛工作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读者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本期嘉宾】

沈阳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吴宇童

沈阳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刘青

沈阳市应急管理局防汛处副处长 耿贵江

吴宇童

刘青

耿贵江

连线实录

问:最近雨下得这么频繁又这么大,是人工增雨吗?

答:不是人工增雨。今年6月以来我市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而且出现了几次强对流天气,这种情况并不适合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当沈阳出现旱情时,我们会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问:6月25日和27日天气预报报的都是下暴雨,为什么感觉27日下得没有25日大,天气预报准确吗?

答:6月27日,沈阳地区出现了大雨、局地暴雨,全市有40多个自动观测站雨量都超过50毫米,达到了暴雨级别。但市民认为这雨下得慢慢悠悠、非常温柔,根本不是暴雨。相反25日晚上,狂风、冰雹、大雨倾盆而下,那个天气过程才是真正的暴雨。那么市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因为市民对暴雨、大暴雨的感官理解,与气象意义上的定义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气象定义,24小时内累计降水量达到50毫米就是暴雨,达到100毫米就是大暴雨。这些雨水既可以在几个小时内下完,也可以平摊到一天的24小时中,所以当你经历了一场延绵不绝的雨水时,不用怀疑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

问:我感觉夏季下班时间总爱下雨,这是为什么?

答:夏日午后的对流天气,白天地面接收太阳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收到足够的热量时,就会膨胀,密度减小,这时大气就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近地面的空气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形成一股湿热的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温度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或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上升,如此反复,直到上升气流无法支撑其重量,最后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问:大风分多少级?6月25日晚间的风到底有多大?

答:大风等级按照风速可分为十几个等级,降水过程中如果伴有6级或以上大风时,我们举伞就比较困难了,10级以上大风,陆地上就比较少见了。像6月25日夜间的强对流天气,瞬时阵风可达13级,更为少见,破坏力也是极强的。

问:开车时要是遇到下暴雨,应该怎么办?

答:1.不要把车辆停在大树、广告牌、电线杆、变压器旁,避免雷雨大风天气而对车辆造成伤害和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2.如需要雨天驾车出行,请及时了解路况,注意下穿式桥涵、易积水点位等警戒标识,提前绕开积水路段。

3.暴雨中开车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

4.若已行驶在积水路段,请打开车窗,听从交警、市政、排水等部门的指挥疏导,切不可强行通过;发现路面已有汇集大量积水的征兆,应立刻打开车门电子中控锁车锁,做好随时下车的准备。

5.如判断车辆无法继续行驶,要立即靠边停车;若车辆在积水中熄火,要迅速判断形势,及时撤离积水区域。

6.当道路积水导致交通拥堵时,请让出应急救援车道,主动避让抢险救援车辆。

7.车内常备安全锤、拖车绳、割绳刀等工具,以备应急所需。

关于今夏雨水情况,气象专家这样说

为什么近期沈阳雨水较多?

答:2022年初春,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呈正位相(北大西洋从北到南依次出现“负、正、负”的海温距平),北大西洋海温异常配置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6月500hPa上空贝加尔湖附近高压脊偏强,东北冷涡偏强,贝加尔湖高压脊和东北冷涡配合,使得冷空气源源不断南下。

拉尼娜事件共同作用,造成6月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形成并维持,反气旋式环流西侧的偏南气流控制东北地区南部的低层偏南风,使得中国沿海地区偏南水汽输送条件好。

东北冷涡使得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叠加到低层偏南暖湿空气之上,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频繁交汇,导致降水过程多。

今年降水量较历年相比如何?

答:据统计,1月1日至7月1日5时,沈阳市累计降水量289毫米,为历年同期(200毫米)的1.4倍,与去年同期(290.5毫米)持平。

6月1日至7月1日5时,沈阳市累计降水量206.9毫米,为历年同期(90毫米)的2.3倍,为去年同期(190.3毫米)的1.1倍。

强对流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答:强对流天气包括龙卷风、冰雹、8级以上的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20毫米/小时),具有发生突然、强度剧烈、生命周期短等特点,能在短时间释放强大的能量,破坏力极强。

强对流天气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导致的天气现象,对流天气有3个基本条件,即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抬升条件。这些条件的强弱、配合的是否“默契”,决定了对流天气的剧烈程度。

什么是东北冷涡?其带来的天气是什么样的?为何难预报?

答:东北冷涡是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冷性涡旋,它是中心温度低于四周的气旋性(逆时针)旋转的涡旋。

冷涡系统一般中高层温度低,如果底层有加热,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形成空气的上下运动,常会产生(雷)阵雨、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对流性天气;有时,强烈发展的冷涡也会造成较大范围的暴雨天气。冷涡一般可以存活2-5天,因为冷涡是一个深厚的天气系统,体积大,移动缓慢,使得灾害性天气在同一地点反复发生,容易致灾。

气象部门能较好预报冷涡系统的移动和发展,但冷涡系统在旋转过程中时不时会甩出一股股冷空气与其他天气系统“交战”或与低层暖湿空气结合,会诱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对于一股股冷空气何时甩出,甩到何地,由于对流系统尺度小,其突发性、降水量级、落区预报具有较高难度。

关于暴雨、汛期如何防范,应急专家这样说

暴雨来临,百姓应该如何防范?

答:(1)建议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指令,合理安排出行,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2)暴雨来临,要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家中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燃气等设备。

(3)暴雨时不要在涉水较深道路行走,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当窨井的井盖子丢失或应急打开排水时,一旦贸然踏入,会伤及人身安全。

(4)要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绕行,避免发生触电伤害。

(5)发生雷雨大风时,要远离高大树木、老旧建筑物、工地围墙、广告牌等不牢靠的高大物体;不宜使用淋浴冲凉和触摸金属管道,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和电器设备以及打电话、上网,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切断电源。

(6)雨天外出,建议市民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7)遇到危险时,请第一时间拨打110、119求救。

正值汛期,暑期学生放假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1)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汛期安全,教育孩子不要独自一人到街上、河边、十字路口等危险路段游玩;要教育孩子在雷雨大风天气时,远离电线杆、广告牌、高楼、大树,确保人身安全。

(2)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学生出行必须由家长陪同。

(3)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牢记“六不”:不私自下河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人陪伴或老师带领情况下下河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私自下水施救,提高孩子汛期安全意识。

洪水发生时,应该如何自救?

答:(1)洪水来了,按照预定路线转移、避难,注意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无法步行转移了,要使用事先备好的船只或门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转移的工具。

(2)当洪水来得很快,大水已经进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上,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转移。不能单身游水转移。

(3)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因为经水一泡,它们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

(4)假如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此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叫他人搭救脱险。

第一发布

7-8月沈阳天气如何?

2021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于2021年12月达到峰值,形成了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预计今年盛夏,赤道中东太平洋仍然维持拉尼娜状态,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化对我省盛夏降水和气温均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动力气候模式和物理统计方法预测结果显示,今年夏季西太副高脊线位置偏北,有利于西太平洋的水汽沿西太副高外围引导气流到达我市,导致降水偏多。

据沈阳市气象台预计,7-8月,沈阳地区降水量较历年同期(308.4毫米)偏多1-2成,为339.2-370.0毫米。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24.2℃)偏高0.1-1.0℃,为24.3-25.2℃。

相关新闻 应战汛期,沈阳做了这些防汛应急准备

汛前,各地区、各部门共落实机动抢险、水工程抢险、路桥抢险、通信保障、电力抢修、应急排水等专业应急队伍720支、22525人。

6月1日入汛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全面进入实战状态,各级防汛物资储备库24小时备勤,市区两级43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全部进入预备状态,41种防汛物资、25种防汛设备随时可调、可用。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能够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抢险救援。

温馨提示

汛期来临,市防汛办建议广大市民:

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和防汛指令,合理安排出行,做好个人防护。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文

高级记者 张文魁/摄

主播:李禹墨

视频:王韬博

实习生:贺天榆

关键词: 安全知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