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菜篮子” 链上新商路

来源:沈阳网 2022-04-27 05:37:39

核心提示

“疫情之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可以还原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整个过程中碰到的卡点,如果能有好的方案来解决,这个方案或许就能带来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辽宁省商业模式研究会会长王凡说。

本轮疫情发生后,全市居民减少不必要流动。

居家过日子,“菜篮子”是最大的民生。面对907万人的吃饭问题,各环节迅速集结成链、开足马力运转,保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生鲜门店的供应充足、价格合理,稳住“菜篮子”的“大盘”。

而在从门店到小区,从小区到家的最后1公里、甚至最后100米环节,也就是把菜吃到碗里这一相对“微观”的过程,正如王凡所说,出现了很多模式上的创新。这些创新围绕满足居民“菜篮子”的刚性需求,有的是对信息流的整合,有的是对流程的理顺,有的则是进一步完成数字化升级改造,对把碗端稳、把饭吃香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补充作用。

自2020年初开始,在疫情的影响下,出现了诸如社区团购、餐饮外卖、直播带货、在线办公等一系列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方式。而在持续居家时间最长的本轮疫情中,围绕“吃”这一民生最基本问题产生的哪些创新和尝试,是具备价值和生命力的?最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进而走出新的商业路径来?

只要新意足

哪里都是菜市场

米家超市店长刘欣没想到,3月末因为居民不能出小区买菜而专门组建的5个微信群“菜市场”,在小区解除管控后,依然经营得火热。

“组建的时候,就想着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居民买菜不方便,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我们就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组织大家一起买,把周边几个小区都覆盖到了,然后送菜上门。”刘欣说。

每个群对应的是店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一个小区,都有一两百人的规模。下午5点前,刘欣会把几十种肉、菜、鸡蛋、水果的价格传到群里,居民想买啥直接在群里接龙,不会接龙的老年人直接打电话。第二天早上8点半开始,刘欣和同事开车把居民们买的菜送到小区门口后,就在群里喊一嗓子:“今天的菜到小区门口啦,大家戴好口罩来取!”

在她看来,4月13日居民可以凭借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出小区后,这5个微信群“菜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没想到当天早上就有居民问,“店长能不能给我们继续发一下菜价?”“今天还能送菜不?”“有皇冠梨没?”……

于是每天8点,她继续准时在群里出现。“家人们,今日猪肉特价,前肘两个起8.8元/斤……”

跟组建微信群接龙买菜相比,还有一种更智能的买菜模式出现在恒大绿洲小区——智能果蔬销售柜,即便居民足不出小区,也能在院子里挑新鲜的买、挑爱吃的吃。

在小广场上,佩戴好口罩的居民保持间隔有序排在一台智能果蔬销售柜前面,等待选购商品。这台果蔬销售柜与超市中的果蔬展示柜很像,柜门上有二维码,里面的各种水果和蔬菜分类摆放在托盘上,托盘前面有个电子显示屏。蔬菜种类很丰富,茼蒿、小白菜、芹菜、韭菜、土豆、白菜、圆葱、胡萝卜、豆芽、鸡蛋等一应俱全,苹果、菠萝、橙子等水果也非常新鲜。

“早上七八点钟和下午两三点钟各供应一次,既新鲜又方便,解决了大问题了。”居民李先生说。他演示了买菜过程:用手机微信扫码柜体上的二维码后,柜门自动打开。

李先生从托盘上拿起两个茄子,显示屏上显示重量扣除600克。拿出茄子关上柜门,手机小程序上生成账单,并从账户里扣掉不到4元钱的费用。

运营方沈阳赛金利餐饮配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东说,该公司是专门从事大型食堂以及餐饮公司蔬菜配送的企业,供应稳定。疫情防控期间,通过送柜进小区、送菜进柜的方式,可以保证居民不出小区也能买到新鲜蔬菜。“每台柜每天至少销售三百斤的新鲜果蔬,我们觉得这次创新和尝试非常成功。”

“菜篮子”是刚需

买、送、收都有新招儿

记者仔细梳理发现,从3月初开始的本轮疫情,围绕吃菜这一刚需,在三个环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下一个风口

或许就在小区大门口

还有新模式在落地沈阳的路上。

最近,京东、美团等在南方城市启用自动配送车进行社区末端配送,以缓解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配送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在沈阳,自动配送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酒店、餐饮等室内环境的配送,以及校园内的快递物流配送领域,有没有可能将这一应用落地沈阳社区送菜环节?

参与美团自动配送车研发的是国内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4月18日,该公司沈阳地区业务负责人张郁枫说,“社区配送需要在室外进行,相对室内,技术要求更高。在本轮疫情中,我们新推出一款四足配送机器人,就是针对社区配送领域研发的。”记者看到,这款机器人可以像四条腿的动物一样行走,顶部配送盒内可以放置物品,有自主导航、避障、人机交互等功能,基本可以满足社区“最后3公里”的配送需求。记者了解到,普渡科技正计划与沈阳地区有无人配送需求的社区进行对接合作。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告诉记者,“菜篮子”等社区物资配送环节主要还是依靠人来完成的,本轮疫情中,多个城市在终端配送环节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无人配送技术的成熟或能解决此类问题,社区无人配送模式的普及也将成为趋势。这一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体量,有报告指出,以存量市场综合来看,无人配送市场空间可达到7500亿元。随着末端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预计2030年无人配送市场可达到万亿级。

“其实从2020年初疫情发生到现在,一些新模式的出现是不断创新演进的过程。”推出外卖自提柜的餐巢科技负责人徐聪告诉记者,2020年初疫情发生之后,餐饮外卖行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该公司针对商业写字间餐饮外卖无接触配送需求推出的自提柜,一炮走红,截至目前已经在沈阳布满了400余个点位,并成为阿里等国内巨头企业的合作商。而在本轮疫情发生之后,该公司对柜体功能进行优化和升级,将自提柜摆放在社区里,就能完成蔬菜水果生鲜的最后配送问题。或许下一个风口,就出现在小区的大门口。

当然,也有一些模式可能仅是应急状态的找到的临时路径。曾经是蔬菜套餐包拥趸的居民于春颖发现,这几天,商超和市场上的蔬菜套餐包供应正在逐渐减少。一家商超电商负责人告诉记者,套餐包模式的特点是量大、搭配较为固定,适合家庭人口较多或一次性采购量较大的家庭。随着配送运力不再紧张,居民可以凭借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出小区,居民的买菜需求更丰富,不会再主打套餐包模式销售。

团购能否直接对社区?

机会在理顺流程中寻找

在“菜篮子”供应、民生保障等诸多方面,本轮疫情都加速了互联网工具的进一步利用,实际上也就是信息流的交换。“现有资源、技术都不是问题,核心是流程的理顺,理顺流程并根据形势和需求的变化,对技术进一步升级和完善,这就是新商业模式,就是新商业机会。”王凡说。

比如社区生鲜店买菜群的建立,智能果蔬销售柜进入小区等等,都是一种对买菜流程的重新理顺。

再把买菜的供应链条抻长一些,2020年初疫情发生之后逐渐发展壮大,并在沈阳快速兴起的社区团购模式也是对流程的重新理顺过程:一端是从原产地直接采购,一端是面向消费者直接销售,中间依托互联网平台技术和遍布在全市的“团长”,这种模式脱离了传统的多层分销模式,具备把价格压低、直达消费者的优势。但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团购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突出,“团长”进不去小区是原因之一。

这是否给了再次梳理流程的机会?记者采访多位人士一致认为,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组织,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出一个类似社区团购模式的平台,并推广做大。只不过,这个平台一头儿直连村级原产地,另一头儿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个人,而是以社区或小区为单位进行对接,真正体现社区团购中“社区”二字的作用。这样,既解决了疫情发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又能够直接面对有需求的社区,保证新鲜、低价的菜能够第一时间进入社区,装满居民的“菜篮子”。

对此,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刘家窝堡村第一书记宋楠楠十分赞同。他告诉记者,本轮疫情发生之后,他与全县其他第一书记共同组建临时党支部,解决受物流影响产生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通过18位第一书记的整合能力,他们推出了一款康平当地特色粮肉果蔬产品礼盒,包括2021年产张强镇官宝大米、笨猪肉、寒富苹果、康平地瓜、土豆、西红柿、大葱、生菜、油麦菜、西红柿等共计24个产品,每箱的价格只有90元。

“菜是发货当天清晨从农户家采摘的,猪肉是发货前一天晚上宰杀的,价格上,拿苹果举例,直径100毫米的价格是每斤1.5元,市场上直径75毫米的每斤就要卖5元。400份起,就能发货。”宋楠楠说。他们通过与吉林省相关地区的对接,直供了90余吨的农产品。

“经过实践,我觉得这种模式完全可以推广。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一个平台,在农产品原产地供应资源与社区居民需求之间进行对接,满足供需双方需求,尝试走出一条新的民生链路。”宋楠楠说。

民以食为天。

如何把百姓的“菜篮子”装满,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都能保证米、面、油、肉、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种类丰富、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居民生活有序,每天吃饱吃好,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话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高级记者刘洋/文

主任记者李浩/摄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