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铸就防疫长城的磅礴力量
编者按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如何爱?怎样爱?他们,告诉了我们答案。
他们,是基层社区工作者,每天奔波在抗疫一线;
他们,是城市守护者,以行动护佑人民免受疾患和磨难;
他们,是普通百姓,或年长,或年幼,但也定尽绵薄之力;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盛京使者”;
他们,铸就了沈城防疫长城的磅礴力量。
9岁
小“盛京使者”
骑着心爱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小喇叭,小喇叭里循环播放着“请辖区居民前往城区六小参加核酸检测”……3月17日下午,在新民市辽滨街道公发社区的街巷和小区里,一名小小的“盛京使者”,凭着一己“萌”力动员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做核酸检测。
小姑娘名叫郑芷希,今年9岁,在新民市城区六小上三年级。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医务工作者。17日核酸检测当天,她看到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辛劳,于是说:“我也可以帮忙,而且我骑自行车比叔叔阿姨们走路快多了!”
就这样,她骑着自行车,在附近的居民小区和街巷边骑边动员起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晶
91岁
老党员
3月17日,沈北新区新城子街道金星社区核酸检测点来了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
老人名叫田淑兰,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虽行动不便却谢绝医护人员登门,坚持主动到点位进行检测,“为的就是不给大家添麻烦。”老人说。老人虽不是“盛京使者”,但却以行动为沈阳抗疫贡献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莉
“手语”
书记
“请大家保持距离,戴好口罩。”3月17日上午10时许,和平区南湖街道东大社区设在望湖路小学校园里的核酸检测点,身穿“盛京使者”红马甲的社区党委书记蒋德华站在队伍旁,一边和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一边用简单易懂的手势比划着,提醒大家“戴好口罩”“排队”“保持距离”。一开口才知道,原来蒋德华打“手语”是迫不得已,她的嗓子已经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了。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大社区有2.1万户籍人口,为了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凌晨4点多,蒋德华就带着15名社区工作人员来到望湖路小学,连早饭也没顾得上吃。
东大社区老年人比较多,蒋德华和社区工作人员特意带来十几个塑料凳,还细心地在凳子上粘了暖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浩文并摄
“老书记”
回来了
3月17日,在沈河区五里河街道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中,居民们又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大家伙又感动又开心地说:“咱社区的‘老书记’也回来了!”
当天清晨7时,五里河街道药大社区的网格员丽丽收到一条微信:“我看到了今天要核酸检测的通知。现在马上下楼,争取最快检完,然后我就留在现场帮忙,组织居民们尽快参加检测。”发这条微信的是去年刚刚退休的药大社区原党委书记吴亚玲。
“我对咱社区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吴亚玲说,“看到社区同志在院子里忙忙碌碌,我在家一刻也待不住,还不如穿上红马甲当‘盛京使者’呢!能继续为社区居民作贡献、发挥余热,从内心就感到满足。”就这样,吴亚玲加入到“盛京使者”服务队伍中。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晶
暖心
背影
“我弄不明白健康码,儿女还不在家,可咋办呀?”3月17日一早,家住铁西区重工南社区29号楼的孙平老人向社区发出求助。老人今年84岁了,上下楼腿脚也不方便,这也是不少老人的“同款”难题。
“孙姨别急,一会‘盛京使者’就到您家去接您,全程陪着您做核酸!”重工南社区工作人员给老人吃了定心丸。
社区书记张淑清介绍,为了确保辖区核酸检测工作高效、科学、及时,社区迅速组织了社区工作者与20名“盛京使者”,在162中学核酸检测点位协助开展检测工作。同时,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人点对点服务,全程接送和陪伴老人到现场做核酸。
在前往核酸检测点的路上,总能看到“盛京使者”小心搀扶着老人在慢慢前行,那些背影让人心头一暖。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叶青
关键词:
相关新闻